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失效与故障释义探讨

宋子寿   

  1. 中国老教授协会 西安 710048
  • 出版日期:2001-09-15 发布日期:2001-09-15

Discussions on the Chinese Definitions of“Failure”and“Fault”

Song Zishou   

  • Online:2001-09-15 Published:2001-09-15

摘要: 编者按 在科技领域里failure和fault是两个常用的重要的术语,其复合词如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faults)缩写词均为MTBF,还有mean time to failure缩写词为MTTF。此二术语均系可靠性的基本参数,但其译名颇不一致,有些领域的文献(标准)将MTBF和MTTF中的F均译为失效,有的则均译为故障,有的前者用故障,后者用失效,有的前者也用失效,还有的甚至将MTBF与MTTF等同起来,定名完全一样,对其定义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在汉语中,失效与故障是概念完全不同的两个术语,但对英文名failure和fault及其复合词的译名却是混乱的,给许多文献、教材、工具和规范标准的制定都带来影响。为此,我们拟陆续刊登一些文章对此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明确其义,促进统一。
摘要 本文从国家标准(GB 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中,将国际标准的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for repaired items)定义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着眼,探讨failure和fault以及与之分别对应的失效和故障的释义,并根据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差异,在交流中所产生的碰撞和融合,从而找出科学普及工作者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
在国家标准GB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中,指出:“失效(故障)failure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故障。”同时,将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定义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军用标准以此为根据,在GJB4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中,进而将国家标准GB3187-82中的“失效模式”、“效应”及“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更改为“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国际标准为了杜绝对法规中提出的专业术语,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所可能引起的歧义和不同理解,凡纳入国际标准的术语,都经过了严格的定义和审慎的编排,并用英文等多种文字来描述。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标准中,找不到对可修复产品,可将失效和故障视为对应failure的同义词的依据。关于失效和故障,以及failure和fault的辨析问题,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只不过在近代高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风险分析中,显得更加重要和更加迫切。
一、Failure
Failure是可靠性技术的最基本概念,也是可靠性数学的最基本前提。为此,国际标准ISO-IEC271(list of basic terms,definitions and related mathematics for reliability) 4.1对其作出了明确的定义:failure——The termination of the ability of an item to perform a required function。本文著者统计了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11种英文书刊(见表1),除与可靠性技术无关的两种外,其他9种均严格遵守此规定。国家标准为了与国际标准兼容,还明确指出了:“为使本标准中的定义比一般著作中所采用的定义更为精确,故本标准的定义要比通常使用的定义受到合理的限制。”换句话说,failure不允许有歧义出现,这是本文讨论问题的基本点。

注:1表示在文献中出现,0表示未出现。
二、Fault
Fault在国际标准中属于非定义词,不在国际标准中使用,但广泛使用于系统可靠性分析中。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6种书刊中出现这一词语。换言之,fault可以有不同的释义。值得提出的是,Webster's Universal College Dictionary (1997)中,fault的第二条释义为:responsibility for failure or a wrongful act。这就是说,fault与failure的联系或者说区别在于responsibility。此外,从表1所列举的国外有关系统可靠性估算的书刊中,也可知failure tree(失效树)和fault tree(故障树)是两种逻辑思维迥然不同的分析方法,且并存于近代系统可靠性估算技术中。
三、失效
在国家标准(GB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中的2.2.1节对失效一词,作出了明确定义,即“产品丧失规定功能”,并附有英文failure,说明“失效”和国际标准中的“failure”是等同的。根据国家标准GB10112-88《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中指出的“一个概念只用一个术语表达。在专业术语中,违反这一原则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误解。”这也说明了失效和failure是一对一的关系,不允许出现歧义。
下面从现代汉语和英汉以及汉英翻译的角度来分析失效一词。
1.首先对5种中文工具书统计的结果表明(见表2),《辞海》和《现代科学技术词典》等3种无此词,《新华词典》(2001)和《现代汉语词典》(1979)中,对失效的释义是相同的,只不过没有国家标准那样精确。这足以说明失效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词语,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普及到《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这类科技工具书里。
2.对15种英汉工具书统计的结果(见表3),只有一种将failure译成失效。

注:同义表示“失效”的同义词,歧义表示“故障”的不同释义。

注:同义表示“失效”的同义词,歧义表示“故障”的不同释义。
3.对12种汉英工具书和国家标准及书刊统计的结果(见表4),令人鼓舞的是,已有3种是将失效和failure按标准法使用的,不过仍有6种是将失效视为failure和fault的同义词。换言之,失效在这类书刊中产生了歧义。

注:兼容表示“失效”与“故障”不分。
四、故障
从表2可知,除《辞海》无此词外,其他4种均收入了此词语。至于在英汉之间翻译时所产生的歧义,就不讨论了。但应强调的是,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故障预想(和应急措施),体现了“居安思危”和“有备无患”的东方思想,而故障树分析则是系统从构想、研制、定型到运行全过程中,考虑人为因素的重要技术。这是否是人们坚持失效和故障是对应failure的同义词的根据?
国家标准GB3187-82中,将MTBF译成“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故障”,产生这个问题有其历史原因,由于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差异,所引起的对系统分析方法不同学术观点之争,一旦写入国家标准,又不能及时修订,普遍推行起来必然矛盾迭出,困惑重重。
失效在现代汉语的合成词中属动宾型,前一词根“失”,表示动作,后一词根“效”,表示动作所支配的事物,合成起来表示失去效用(效能),这和英文failure的涵义是一致的。而故障则属于偏正型,前一词根“故”,修饰后一词根“障”,合成起来表示因故发生障碍,这又和Webster's Universal College Dictionary(1997)中,关于fault的第二条释义相符:responsibility for failure or a wrongful act(直译成失效责任,按中文语法译成责任失效,或事故,wrongful act可译成违规行为或违反规定)。表2中所列举的几种工具书中,都把故和障分开解释,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按偏正关系来完整解释。现在看来从汉语的语法规律来研究两者的区别,有可能在可靠性分析研究中,有助于正确理解失效和故障的区分,进而体会国际标准中英文failure和fault的差异。可靠性数学是应用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来对系统(产品)的失效,进行卓有成效的定量分析,这是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这和着眼于自组织描述的,强调定性分析的中国传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中,如果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难免不发生本文提到的,将failure对可修复系统,理解为fault,以及将MTBF理解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这类问题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版的英文书刊对两者加以明确区分,这是否是受了东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影响?
结束语
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I.Prigogine)教授说:“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综合,新的自然观念的起点上,也许我们最终有可能把强调定量描述的西方传统和着眼于自组织描述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我国的老年科普工作者,在此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碰撞中,应认清自己所处地位,明确责任,抓住机遇,多作贡献。
注:同义表示“失效”的同义词,歧义表示“故障”的不同释义。;注:同义表示“失效”的同义词,歧义表示“故障”的不同释义。注:兼容表示“失效”与“故障”不分。
注:1表示在文献中出现,0表示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