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辨析与杂谈 • 上一篇    下一篇

“口蹄疫”简释

吴永宁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北京 100050
  • 出版日期:2001-06-15 发布日期:2001-06-15

Brief Introductio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Wu Yongning   

  • Online:2001-06-15 Published:2001-06-15

摘要: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主要侵犯偶蹄动物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有这种病的动物,首先出现发热,继之在口和蹄部发生囊泡与糜烂。这种病比其他动物性疾病更具传染性,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传染很快。这种病主要侵犯家畜,包括牛、羊、猪等。野生和家养的偶蹄动物和鹿、象、豪猪和大鼠也是易感动物。目前发现引起口蹄疫的病毒有7种类型,产生相似症状,仅仅在实验室能够将其区分。
口蹄疫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与感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被感染动物污染的饲料传播。病毒大量存在于囊泡的液体中,也在唾液、呼出气、乳汁和粪便中出现。感染动物在口蹄疫症状出现前几天就开始排毒,尤其是猪可以产生大量病毒颗粒。在疾病的发作期,血液和身体的任何部分均可带毒。任何一种方式均可以作为传染源感染其他动物。加热、阳光和消毒剂可以消灭这类病毒,而阴冷环境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在有利条件下病毒可以存活更久。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气源性传播是重要途径,可以造成长距离的传播。动物、人、运输工具和其他物品(如果污染了病毒)的机械移动也会造成口蹄疫的传染。被屠宰的动物如果感染了口蹄疫,其肉也可以传播病毒,肉的进口就可能成为传染源。
除非常年幼动物在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外,口蹄疫对动物很少直接致死。对这种传染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大多数动物在经历2~3周的病程后可以自然恢复。受罹动物因口蹄起疱失去健康状态,并可继发细菌感染则难以恢复。感染了这种病毒的奶牛症状特别严重,常发生产奶量大大降低、流产、生育能力减低、慢性乳腺炎症等现象。这些可以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在2000年口蹄疫的疫区主要为不丹、巴西、哥伦比亚、埃及、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韩国、科威特、马拉维、马来西亚、蒙古、纳米比亚、中国台湾、塔吉克斯坦、乌拉圭和赞比亚。去年欧盟中的希腊也发生了口蹄疫的流行。
人接触带口蹄疫的动物后感染口蹄疫的病例比较罕见,在英国仅在1966年有1例报告。所出现的症状与流感相似,另外有少量的水泡。它是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病程很短,很快自己痊愈。因此,口蹄疫对人的危害较小,主要是造成畜牧业的损失。
目前,口蹄疫的病毒有7型:O、A、C、SAT.1、SAT.2、SAT.3和亚洲1。每型尚有许多亚型,如O1和A22。口蹄疫的平均潜伏期为3~8天,但也可以更短或长达14天之久。最近在英国和欧盟发生的口蹄疫属于泛亚型的O型。动物对不同型病毒的感染没有交叉免疫能力。这一病毒可以被加热、干燥和某些消毒剂消灭,但在合适介质中(如感染的肉)中冷冻仍然可以保持活性。
口蹄疫这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性很强,目前又没有有效的控制办法,在非疫区如果造成感染会严重影响畜牧业。鉴于此,英国和欧盟等非疫区国家为了防止口蹄疫在该国蔓延,采取了大量屠宰和焚烧的政策,以保护其畜牧业的发展,这实属不得已的措施。此外,加强出入境口岸的动物检疫是防止口蹄疫传入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