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热点词\难点词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sepsis译名的商榷

盛志勇*,林洪远   

  1. 解放军304医院 北京 100037
  • 出版日期:1999-09-15 发布日期:1999-09-15

Sheng Zhiyong,Lin Hongyuan   

  • Online:1999-09-15 Published:1999-09-15

摘要: 自70年代MSOF(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90年代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提出以后,作为这个综合征的前驱表现,“sepsis”一词在国内外医学文献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迄今国内学者对“sepsis”一词的译法却存在分歧:部分学者主张译作“全身严重感染”,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以保留旧译名“脓毒症”为好。究竟如何翻译更恰当呢,以下是作者的管见。
1992年ACCP/SCCM曾经给sepsis下过定义,简单地表示就是:sepsis=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菌学证据。而SIRS则是一组提示全身炎症存在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象等在内的变化。近年来,SIRS和sepsis的定义已迅速为医学界所接受。对sepsis的正确理解,首先要认识:①“sepsis”既不是个病名,也不应被视为病因诊断(尽管包括病因成分),而是指一种临床状态;②“sepsis”的基础是SIRS,正确理解SIRS是正确理解sepsis的前提。现在明确SIRS只是一组症状的归纳而不论病因的,而且发生的机制是机体遭受病损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其他炎症反应细胞被激活,产生和释放各种炎性介质所致,机体的反应性在决定临床是否出现SIRS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生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机体所接受的打击的强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程度(SIRS)未必一致。当微生物或其毒素导致sepsis时,它们的作用仅仅在于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同时,原始释放的炎性介质可以触发次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启动所谓级联反应,因而全身炎症反应一旦启动即可循自身规律发展并不断放大。此时与临床感染不一样,在相当一部分病人中,采用引流脓肿和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等积极治疗感染对控制sepsis的效果不佳,sepsis仍可发展,而且演变成MODS。因此sepsis不能与感染等同。
将sepsis译作“全身严重感染”一词严格来看应属于一种病因学诊断。它更强调的是打击的病因学(细菌)和强度(严重),而没有体现机体的反应性。一般而言,全身发生严重感染时,病人固然可以有sepsis,然而局限化的感染也可以有显著的sepsis症状,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膈下脓肿、肺脓肿等等。因此,把sepsis与“全身感染”等同起来也是不合适的。众所周知,感染在英文上早有很明确的表达词汇——infection。如果是全身感染、严重感染或全身严重感染,它们相应的表达应该是systemic infection、severe infection或systemic severe infection。既然在出现sepsis症状时不使用这些词汇而另用“sepsis”,显然有其原因和道理。我们认为,sepsis的这一表述完全符合人们目前对这一病理过程中病因、机体反应和临床表现相互作用的理解。
当然“脓毒症”一词作为sepsis的译名也并非无懈可击,从字面上看,仅“脓”、“毒”二字便可引发不小的争议。不过,如果能够理解“脓毒症”所表达的内容(微生物的作用和全身炎症反应)可以看到其内涵比“全身严重感染”与sepsis更为贴近,那么也不必非要望字生意地去苛求字面的精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将sepsis一词译为中文时必须要考虑到两层意思:全身炎症反应和细菌学证据。对此,“全身严重感染”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基本上是个病因学的诊断,不能反映个体对感染的复杂的反应,从而不足以对sepsis进行完整的表述,而且局限化的感染也可以有sepsis的表现。相比之下,“脓毒症”更能反映sepsis的内涵。除非能创建更为贴切的新词,目前似乎仍以使用“脓毒症”为宜。
* 盛志勇院士是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烧伤学名词审定组副组长;创伤学名词审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