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专访 • 上一篇    下一篇

放眼未来,汉语在21世纪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教授访谈记

  

  • 出版日期:1999-06-15 发布日期:1999-06-15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Chinese will Develop Greatly in the 21st Century

  • Online:1999-06-15 Published:1999-06-15

摘要: 1999年4月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一行三人,拜访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整个谈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94岁高龄的周先生思路清晰,旁征博引,令人惊叹。周老一再强调,他的这些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但透过这些谈话,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周老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深挚爱和期盼祖国语文得到更大发展的殷切之情。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加以整理。
一、全世界华人共同努力,促进汉语在21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但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汉语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全世界的华人应当把眼光抬高一步,消除区域和政治的偏见,共同努力,使汉语在21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访谈伊始,周有光先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关于汉语在21世纪发展的关键问题。
1.汉语发展的现状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语言现代化,必须要统一语言文字。周老指出,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应当弘扬传统,加倍努力,争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汉语目前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全球四分之三的邮件用英文书写,80%的电子信息用英文记录;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语言中,英语占80%,法语占15%,西班牙语占4%,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合计占1%;在因特网上,英语信息占90%,法语占5%,汉语信息只占0.1%左右。寥寥无几的中文信息淹没在大片英文信息的海洋中。虽然使用汉语的人数世界第一,但汉语已经不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强势语言。长此以往,汉语有失去在信息社会“话语权”的危险。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汉语在21世纪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汉语走向世界面临的问题
周先生强调,影响汉语在世界上推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自身缺乏一致性,没能很好地统一和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首先,从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他面对的是三种汉语:大陆汉语,以简化字和拼音为特点;台湾汉语,以繁体字和注音字母为特点;香港汉语,以繁体字和广东话为特点。在三地汉语使用中,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的差异更大。不用说是外国人,就是大陆和港台的中国人在看彼此的报刊和科技文献时,也会经常遇到不知所云的字词。要想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必须首先做到汉语自身的一致性,要做规范化工作,使现有三种汉语的错觉,变成一种汉语的事实。这就要求全世界的华人都要把眼光抬高一步,消除区域和政治上的偏见,共同促进汉语的发展。
影响汉语使用和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汉语的各种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过大。我国十几亿人能讲普通话的很少,估计只占十分之一左右。谈到这个问题时,周先生提起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五十年代的一段轶事。在五十年代一次全国政协的小组讨论会上,竺先生侃侃而谈。但由于他的发言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大多数委员不知所云。当竺先生发现委员们大都没听懂他的发言时,十分感慨,戏称“讲英语我可以走遍世界,但讲汉语我却走不出家乡”。这是汉语中“书同文,语不同音”的一件典型事例。周先生说,中国过去有重文字轻语言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里,这种现象必须努力加以转变。汉语在古代能做到书同文是了不起的进步,今天如果仍满足于书同文就是大大的落后了。语言文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语言文字的统一。“天下华人是一家,大家来说普通话”,汉语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致力于自身的规范和统一,既要书同文,又要语同音。
汉语的健康发展,还受到其他许多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周先生遗憾地说。从1918年制定的以古汉字为基础的“注音字母”,到1928年利用国际通用字母——“国语罗马字”,直到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的注音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开始用汉语拼音编目。汉语拼音已从“国内使用”发展到“国际使用”,从“国家标准”发展为“国际标准”,成为接通国际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手段,成为一座使汉语和中国文化通向国际舞台的桥梁。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台湾不用汉语拼音,而是对内用“注音符号第一式”,对外用“注音符号第二式”。这样,势必造成汉语注音的混乱,影响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周先生指出,语言的使用范围越大,作用越大,发展的前途也越大,这已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21世纪是科技和信息大发展的世纪,汉语在21世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全世界的华人把汉语和政治等非语言因素区别开,使世界上所使用的汉语,书同文,语同音,并向全世界推广和发展,汉语就有机会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里的一种强势语言。
二、对科技术语工作的几点看法
周先生认为,科技术语工作十分重要。汉语的科技术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关系极为密切。周先生说,世界各国都有科技术语问题。日本有,印度有,新兴的发达国家更有,新科技的突飞猛进,使新术语的产生如雨后春笋,科技词汇需要大量补充。即使是发达国家的语言,也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词汇。对于国内的科技术语工作,周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我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后,在科技名词的审定,科技新词的定名和试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值得钦佩的工作,为汉语在新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即将进入的21世纪,是一个科技和信息化的世纪,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对科技术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先生建议,我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应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其他语言的一些成功经验,把中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
1.一些国家的经验
印度尼西亚对科技术语的解决方案是,大量使用英语,但不是使用英语术语原文,而是把不读音的字母去掉,作为该词的本国术语。日本的科技术语翻译则走过了一个从意译到音译的过程。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大量涌入日本,大量的科技术语需要翻译。这些科技术语起初用汉字意译,有的要特造新汉字,这样翻译困难,定夺更加困难。19世纪末,日本认识到这种翻译方法对科技发展极为不利。开始利用片假名把整个术语按照外来词读音直译。大量外国人名、地名也照此办理。结果是翻译加快了,检索方便了。但也有人认为,科技术语是有专门含意的,光用音译来翻译,本国人听不懂。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许多国家实行了所谓的“双语言”制度。二次大战以后,有一百多个殖民地独立成为新兴的国家。在语言工作上,它们面对两项历史任务: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通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通语。日常生活和本国文化用国家共通语,国际事务和现代文化用国际共通语(当今世界实际上就是英语)。文化和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双语言。现代是双语言时代。英语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籍。谁利用英语,谁就得益;谁不利用英语,谁就吃亏。不少国家都不由自主地实行双语政策。一方面用本国共同语继承文化,另一方面用事实上的国际共通语——英语发展科技和经济,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随着21世纪的邻近,这种趋势愈加明显。日本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从1997年起,小学生提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英语文盲”,使英语几乎与本国的语言并驾齐驱,成为真正的双语言国家。
2.对我国科技术语工作的建议
周老强调,中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更需要走自己的路。例如,日本科技术语的音译和意译相比是利大于弊,但这一经验却不能照搬到中国。因为汉语和日语的特点不同。日语中标音的片假名在群众中较普及,字母是文字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不用汉字。中国的拼音则不普及,光用表音翻译有很多困难。但许多国家双语言建设的经验,却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值得我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借鉴。在现阶段,由于我国普遍的教育水平不高,很难在全民中普遍提倡汉语和英语的双语制度。在科技术语方面,由于国人文化的层次性,将科技术语译成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也是必需的。但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不应依赖于此,而应直接使用国际通用语(实际上就是英语)。现代科技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只有直接使用英语,才能最有效地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科技研究的主动权。
周老对汉语科技术语的统一工作极为关注。他建议,大陆应该和港澳台联合起来,用超地区的观念来对待汉语的科技术语工作,建立超地区的汉语科技术语学术机构,统一操作汉语的科技术语工作,共同建立成熟的汉语术语学派。周先生对海峡两岸成功地对101-109号化学元素统一命名极为赞赏,认为走出了科技术语统一的重要一步。
人类语言生活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语言生活已达到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神奇境界。展望未来,周老对汉语在21世纪的发展信心百倍。只要全世界的华人在祖国语言文字的问题上,都把眼光抬高一步,排除一切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汉语不断地得到规范和完善,汉语就能紧跟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在信息化的时代阔步前进。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