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会议总结(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七日)

章综   

  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 出版日期:1996-06-15 发布日期:1996-06-15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Third Meeting of CNCNST

Zhang Zong   

  • Online:1996-06-15 Published:1996-06-15

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即将结束。会议上,代表们听取了卢嘉锡主任的大会工作报告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并分组进行了充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修订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还有几位分委员会和小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交流工作经验,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在今天的闭幕式上,海协会副秘书长赵正豫同志又为我们作了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的形势报告。这对我们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大启发,我代表全国名词委对赵正豫同志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代表委员会作会议总结。
这次大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吴阶平、惠永正、余志华、刘恕、张存浩、赵正豫等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了开幕式,吴阶平、惠永正、刘恕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吴阶平同志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国名词委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队伍,确定、完善了审定方针和政策,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前一件紧迫的重要工作是抓紧收集和公布新词,否则,一旦社会上已经“约定俗成”,即使是不科学的定名,也将难于纠正。他还希望能制定出计划,定期公布新词。惠永正同志代表国家科委和宋健同志对广大科学家在十年中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强调指出,我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建立了完整科学体系的国家,科技名词的审定和传播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不但是一个文化工程,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港澳回归祖国后,将对从文化上统一祖国作出很大贡献。他建议采取推广简化字的类似办法,加强科技名词工作力度。刘恕同志对专家们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她表示,作为组成单位,中国科协的165个学术团体,都要积极参与,在全国名词委的统筹安排下,共同做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这些重要讲话,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要进一步掌握讲话精神,加强实际工作,把科技名词规范化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关领导,全国委员和各方面代表共约150人。各方专家的工作都很繁忙,仍旧抽出宝贵时间参加大会,有的代表辞掉其他会议邀请,还有的代表在其他会议中挤出时间赴会;实在不能到会的同志,也派来代表把会议精神带回去。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委员风尘仆仆专程赶到北京参加会议;不少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亲自到会并参加讨论;新华社副总编薛永兴同志放弃中午休息赶写稿件,报导大会情况。大会出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情景。会期只安排了两天时间,代表们非常珍惜这次聚会,白天认真听取大会发言,晚上还交流切磋、共商大计,表现出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名词工作的高度热忱。特别是许多老专家,都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在学术领域内德高望重,对待审定工作热心和认真的态度,令人十分感动。我们的全国委员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科研、教学及日常事务十分繁重,但仍把名词审定工作放到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所有这些为我国科技腾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科技名词工作能发展到当今水平的根本保证。
这次会议上,李竞教授等分委员会代表介绍了他们的审定工作经验和体会,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名词工作的情况,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对今后名词工作的顺利发展很有借鉴意义。这些经验包括:(1)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合理的收词范围,对于提高选词质量,避免重复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化工名词委在收词之前,认真研究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中有关章节,作出统一布署,较好地解决了分支学科收词宽严差别较大,有的学科收词条数过多的问题;(2)贯彻“一词一义”原则,是实现科技名词统一的基本保证。物理学名词委在绝大多数名词遵循“一词一义”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同一概念有两个以上惯用名的特殊情况,采用了区分“推荐名”和“又称”的办法,为统一名词铺垫了一个过渡、适应的过程,以逐步达到最终统一的目标;(3)对从国外引入的术语,订名时要力求反映其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在概念等同的基础上,注意“意译为主、音译为辅”,以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便于推广应用;(4)加注定义要注意科学性和简明性,认真研究和总结加注定义的内在规律。天文学和大气科学名词委介绍了经验,他们通过加定义解决了一些名词容易望文生义和混淆概念的问题;同时,使公布的名词体系更完整、更实用。煤炭名词委的加定义工作一步到位,通过加注定义,不仅加深了对某些学术问题的理解,也减少了一些重复性工作;(5)体现“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协调原则。按系统工程来讲,科技名词体系有其统一性和完整性,坚持上述原则,有利于学科间的横向交流和协调一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6)加强规范名词的应用。石油名词委交流了用审定的规范名词统一有关辞典、词汇、标准、教材等出版物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审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7)积极收编新词。天文学名词委从85年审定工作开始即积累新词,在《天文学进展》上发表688个新词征求意见,最后选定300多个,反映了90年代的最新进展;一些新兴学科新词很多,其中有些词不够稳定,计算机名词委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探索出一套新词选收办法;(8)解决好与港台科技名词差异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是近期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因而同港台名词之间差别很大。计算机名词委为了逐渐缩小差距,把名词交流列入双方专业学会的重点合作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各学科积极扩大同港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鲜经验;(9)探讨科技名词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途经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和思路;(10)扩大征求意见面,使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仅依靠国务院授权还不够,权威性是通过长期工作建立起来的,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赞同和认可,也是公布名词权威性的重要体现;(11)为推广应用已公布的名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此外还有很多好的做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宝贵的经验和建议都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科技名词工作提供了实际依据,并为其他学科的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在分组活动中,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卢嘉锡主任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一致认为第二届委员会出色地完成了上一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体代表一致赞同第三届委员会工作计划,并且集思广益,争相发言,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我这里仅举几例:(1)很多代表提到应把加强新词工作当作本届委员会的重点任务,以争取统一名词的主动权,反映时代特色;(2)增强宣传力度,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与合作,以取得更有力的支持,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推广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另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出版更加实用的名词合订本,也是强化宣传工作的手段;(3)建议进一步密切同其他标准、术语学组织的联系,把握好在尊重科学基础上的统一和协调的方向;(4)建议进一步争取各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以加速和扩展名词审定工作;(5)与会代表基本一致地认为,85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名词委成立时,即已明确其任务是审定和公布理、工、农、医各个领域的科技名词。十年以来,全国名词委已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各学科的49个分委员会,现在全国组织的名称中仍冠以“自然科学”,不能准确反映其工作性质并制约了发展。因此建议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工作委员会,更能明确反映全貌并名副其实。讨论中,代表们也指出了名词委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某些学科上报稿审批进度慢,周期长;有的学科则表示可超额完成工作计划中提出的任务;有些代表提到公布名词印数太少,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上问题,回去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代表们还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提出少量修改意见。此外,全国名词委办事机构的体制不顺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其中也包括在座代表的大力支持,最近得以基本解决。为此,代表们都感到非常高兴。
卢嘉锡主任在报告中对第三届委员会的任务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结合各组讨论情况,我认为要落实好这一届委员会的任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宣传工作。我们要采用各种有效形式,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各分委员会委员,并通过他们的工作,使全社会更加了解科技名词统一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扩大科技名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
二是要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本届委员会计划。例如,进一步加强已公布名词的推广和使用工作。我们的全国委员和各分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是各学科知名学者、专家,在学术领域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影响,在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广泛宣传使用规范名词的必要性。这次我们全国委员中增加了文教、新闻出版和语言学界委员所占的比重,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专家们的优势。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同上述领域的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推广办法,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和加强公布名词的发行工作。又如,一些学科可在审定基本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收词量,既要保证权威性,也要增强实用性,以利于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要重点抓好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大学科领域新词,其他学科也要及时消化整理收集到的新词,上报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尽快公布试行,使名词审定工作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再如,要建设好科技名词术语库,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科技名词管理现代化。要落实的任务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是要增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在我们这届任期中,港澳将回归祖国,名词交流和统一任务都是十分艰巨的,这将成为我们这届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次聘请了两位香港学者担任全国委员,即是这项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为开展好港澳地区科技名词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几年中,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名词委为开拓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路子做了一些工作。去年5月,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原则。台湾方面许多有识之士也积极响应、密切关注这一工作。最近,《嘹望》周刊上发表了《两岸科技术语亟待统一》的文章,在港台地区引起很大反响,台湾、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美国的华文报刊均作了报导,反映出统一科技名词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我们这一届委员会要重点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海协会和国家科委台办已明确全国名词委为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召集单位之一,我们一方面要争取依靠海协会与海基会建立两岸名词协调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方面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渠道,以民间沟通的办法扩大交流。全国名词委及各分委员会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组织和业务指导作用。
四是要继续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我们在审定原则方法、编排体例和审定程序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法,会上各位代表也都提出很好的修订意见。会议结束之后,名词委事务中心将进行修订整理。另外,在命名规则、“音译或意译”问题、加注定义的形式与标准、缩写方式的应用等等方面,欢迎各位专家积极向会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投稿,活跃科技名词研究工作,加强学术探讨活动。在对外交流中,希望全国委员把科技名词术语学问题列入探讨内容。全国名词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召开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术语学研讨会,以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和联系。这次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位少数民族委员,对这方面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委员在开展本地区本民族语言研究工作时,加强同全国名词委的联系,共同搞好我国各兄弟民族间的科技名词交流工作。
五是要加强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的自身建设。过去十年中,全国名词委办公室很好地发挥了承上启下、纵向联系与横向交流协调的职能作用。办公室的同志们在人员少、体制不顺、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已批准成立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为进一步搞好科技名词工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出色地完成名词审定工作。要继续办好会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试行不定期出版《科技新词通讯》,逐步增加刊次,用以活跃学术研究工作。要把刊物办成发表意见、沟通思想、探讨理论、研究政策、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学术园地,为提高审定公布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各位代表,以上是我代表委员会所作的会议总结。两天来,代表们非常辛苦,白天积极与会,晚上还要研究文件,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在这里,我代表委员会再次表示感谢,并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成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