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标准 • 上一篇    下一篇

概念体系(制定与表述)ISO TC37 SCIN91

卢慧筠   

  • 出版日期:1988-06-15 发布日期:1988-06-15

Concept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Representation) ISO TC37 SCI N.91 (Translated by Lu Huijun)

Lu Huijun   

  • Online:1988-06-15 Published:1988-06-15

摘要: 编者按:
此文系1987年9月10——15日在芬兰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文献之一,我国代表团吴凤鸣、林盛然、卢慧筠等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讨论。兹译出(略去部分图表),供参考。
1.范围和目的
本标准提供了概念体系的制定及图解表述的准则。它主要应用在术语工作上,特别是用于制定术语标准(或包含术语部分的技术标准)。它也能应用于使用概念体系的一切地方(如文献或分类体系)。
2.
(引用TC37标准的其它草案)
3.概念体系
概念体系由概念的结构群组成。概念的结构群是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这些结构群中的每个概念由它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来识别。这样体系中的组分概念(constituent concepts)之间,具有客观的或独立的关系。体系中每个概念的地位主要是由它的内涵、也就是由属于其内涵的全部特征来确定。
相应于构成概念的不同方法,可得出四种概念体系。它们是:
(a)假设推论体系(如数学);
(b)观察事物分类产生的体系(如自然科学);
(c)观察并作出实践而产生的体系(如技术);
(d)与社会规定或实践有关的体系(如法律)。
制定术语学的概念体系是有益处的。特别是使得以下几点可能实现:在给定的领域内有效地组织知识;给出概念关系的清楚轮廓;保证最佳的术语规范化或标准化;清楚地建立不同语言中术语之间的等价性。
概念体系通常用作为建立命名法的一整套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些工作包括:选择拟处理的概念;组成这样的概念(概念体系);给概念下定义;选择术语来命名概念。构成概念和给概念下定义的步骤是密切相连的。定义必须反映所研究的概念体系。而体系的建立主要根据在研究定义中发现的概念特征。
3.1 概念
在术语学中,“概念”被定义为由反映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属性特征所构成的思维结构。概念可用术语或符号来标示。
3.1.1 特征
特征是概念的基本成分。它们是反映事物单个属性的思维结构。
用属于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的全部特征来定义概念。特征还可作为比较不同概念的基础以指出概念的相似处和差别,这样可确定每个概念在整体中的地位。用这种方法,建立了作为概念体系基础的概念关系。
3.1.2 特征的类型
在制定概念体系中,用作划分标准的不同特征种类,称之为特征类型。这些特征类型,属于比所包含的特征层次更高的抽象层次。例如,如果“颜色”、“物质”、“形式”属于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的特征,那么“外部面貌”则是特征类型。如果所属特征是、“红”、“黑”、“白”等等,那么“颜色”是相应的特征类型。
为定义概念所选择的特征类型,基本上取决于要建立的概念体系的性质和用户等有关的实际考虑。然而,一旦最基本的特征类型被选定,体系会有较大的条理性。也就是说,最常用最广泛的特征类型,归因于所包含的事物种类和最直接的与该概念体系有关的使用者的需要。
3.1.3 内涵
“内涵”这一术语涉及到构成概念的全部特征。在定义概念中碰到的所有这些特征,使得可能确定概念在其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建立概念关系。
3.1.4 外延
“外延”这一术语涉及到一般概念中包含的所有专门概念。研究概念的外延,有可能建立一般关系及把概念构成一般体系。
概念的内涵与其外延成反比。因此,当一个概念具有狭窄的内涵,它的外延相对的比较宽。相反,内涵较宽,外延是相对的较窄。为了恰当地定出概念边界,首先需要研究它的内涵和外延。尽管一个定义只能通过相关的概念体系得出,但这种比较研究,也是能确定概念的。这就是为什么概念体系的建立必须先于起草实际定义,尽管没有首先对所包含的每个概念做出暂时定义,就不能把概念构成一个体系。
3.2 概念关系
概念的比较分析,使建立各种关系类型成为可能。在术语学中,可区分出两种关系类型:层级关系(hierachical relation),它包含属种关系(generic relation)和整体部分关系(partitive relation);非层级关系,它包含顺序关系和实用关系。
层级关系在术语学工作中最常用,虽然非层级关系的重要性正在增长,特别在那些包含借用于纯科学或其它领域许多概念的综合学科领域。例如办公技术是一个综合领域,它包含数据处理、电信、管理等方面,还包括含有机器人功能、它们的机械零件、以及显视、控制和程序化部分的机器人学领域。
在选择建立的关系类型和概念体系框架中,必须考虑到所含领域的性质以及术语学工作的最终对象。
3.2.1 层级关系
层级关系是把上位概念(superordinate concept)再划分为一级或多级下位概念(subordinate concept)的结果。或反之,把不同的并列概念(出自于相同的抽象程度)聚集为一个上位概念。这上位概念的内涵变为这些聚集的概念的共同特征,并且它的外延是这些聚集概念外延的总和。例如:“飞行器”(上位概念)可划分为“飞机”和“直升飞机”(并列概念是“飞行器”概念的下位概念)。“飞机”能再分为“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的概念,这些概念成为“飞机”的下位概念。这样,“飞行器”的外延包含了所有的下位概念,但它的内涵则受到所有种类飞行器共同特征的限制。
3.2.1.1 属种关系
当下位概念的内涵包含上位概念的内涵加上来自一个不同特征类型的附加特征(这个不同的特征类型可用作为一个划分准则)时,才存在属种关系。
在属种关系中,上位概念已知为宽概念,而下位概念已知为窄概念。
例如:在3.2.1的例中,“飞机”和“直升飞机”具有作为“飞行器”的相同内涵,但还包含在飞机情况下有“固定机翼”和直升飞机情况下有“转动机翼”的特征。
3.2.1.2 整体部分关系
当上位概念对应一个整体,而下位概念对应整体中的局部时,层级关系中的整体部分关系才存在。
在整体部分关系中,上位概念为一集体概念,而下位概念为一组分概念。
这些关系类型的选择基本决定于实际的考虑,特别关系到划分准则。这准则很大程度决定于采取的观点。
例如:集体概念 组分概念

3.2.2 顺序概念
当涉及到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它们的概念之间建立关系时,顺序关系才存在。
顺序关系可以包括前辈——继承人,原因——结果,生产者——产品,原料——产品,发送者——接收者,工具——功能,工序或别的类型关系的步骤。
例如:腐蚀——生锈(原因——结果) 石油——塑料(原料——产品) 电话——通话(工具——功能)
3.3 建立概念系统
构成一套概念,需要许多步骤。概念首先必须按所在领域的性质来决定分组种类。在技术领域里,一般所用的概念种类是:现象、原理、性质;机器、设备、工具;操作和工序;原材料和其它材料;工厂货物和产品;工艺过程;标题等。
每组的概念,用分析它们的组分特征来描绘。某个时期内仅用一种划分标准来划分概念,这可以更容易的建立概念关系,并确定概念体系的框架。根据已建立的关系类型,得出了不同类型的体系:属种体系、整体部分体系、混杂层级体系或混合体系。
3.3.1 属种体系
属种体系是由那些它们之间唯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组成的。属种关系已知为上升或下降,这决定于它们是通过下位性还是上位性处理而建立的。
例如

在发展这种体系中,重要的是只使用选择特征类型为系统化的准则;否则会产生伪分类而引起混乱。
3.3.1.1 单层级属种体系
用一个作为每一级划分准则的所选定的具体特征,一步步细分一个单一起始的上位概念,就产生一个单层级属种概念体系。这样,细分出的每一级概念,唯一地从属于一个上位概念。
例:见3.3.1例。
3.3.1.2 多层级属种体系
在多层级属种概念体系中,由概念的上下文决定,下位概念能与不同的上位概念有关系。然而,由于两种划分方式,从属于两个不同上位概念的一个概念的完整性,会有一些问题。这一点可由以下事实证明:即使在每个情况下上位概念是其属术语,在这种体系中的下位概念也具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3.3.2 整体部分体系
整体部分体系是由有些涉及到整体而有些又只涉及到局部的一组概念组成。只是在不可能制定层级体系或只有整体部分系统化更符合用户需要时,才使用这些整体部分体系。
例如:

3.3.3 层级——整体部分混合体系
在层级——整体部分混合体系中,一些概念关系是属种型的。而另一些是整体部分型的。这些体系是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而构成的。在这样的体系内,明确指出各种关系的性质是重要的。
例如:

3.3.4 其它概念体系
非层级关系有可能建立起另外的概念体系,如不同类型的顺序关系。这类关系可在同一体系内组成,或甚至与层级概念关系相结合。这样就导致产生了混合概念体系。这类体系通常在构成有关工业技术方面的概念中使用。
例如:

4.概念体系的表述方法
4.1 原则
概念体系是由使之结合在一起的关系构成的概念群所组成。在这些概念没被识别和它们的关系没有确认之前,不可能存在体系。用直观表述概念间各种关系的方法,能确定相似的、不同的、相反的和其它的关系类型,这些关系类型允许对审定的名词和术语作精确的术语学分析。下面给出最普通的概念体系类型所用的主要表述方法。
4.2 表述方法
概念体系的图解表述,一般取直线图(树形图)、方形域图的形式,以及用行首缩进列表或数字标记列表。
例1:直线图(树形图)

例2:方形域图

例3:列表

在直线图情况下,每个概念用特定的点来代表,而用一个术语或符号来标示。除非空间受到限制,不然用术语比用符号更清楚。
再则,概念之间的关系,用连接体系中各点的直线来简明地表示。
4.3 直线图类型
有两种直线图:定向直线图和非定向直线图。
4.3.1 定向直线图
定向直线图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反之等直线构成的图。业经证明,在实际中:垂直线图最实用。
直线图被用来表述所有的层级关系类型和某些顺序关系类型。

图1.定向直线图一层级关系
以各种特征类型为划分准则的细分层级(或聚合层级)
上位性如A相对于C的关系;下位性如C相对于A的关系;第一级并列如C和D之间;第二级并列如D和E之间:斜线分级关系如D和B之间;概念阶梯如、A、C;概念系列如E、F。
在图1中,A是宽概念,C是窄概念。概念C和D是并列概念,因它们出现在图中的同一层级上。C和D的并列关系比E和D的关系更直接。因虽然E和D出现在图中的同一层级上,但它们不依赖于同一个宽概念。
显然,联结C和D的并列是第一级并列,而D与E是第二级并列。
不管采用的表述形式如何,基本点是尽可能清楚、符合逻辑和简单,并且要考虑到能增加概念和比较简单的概念关系。
因此依靠若干小的表述体系,则需要更注意保证其补充关系是清晰的。
应当指出,属种层级关系能与整体部分关系区别开。区别方法是:整体部分关系采用直角直线图(见图3);层级关系采用可变角直线图(见图2)。

图2.层级关系表述(可变角直线图的例子)

图3.整体部分关系表述(直角直线图的例子)

图4.层级——整体部分关系表述(混合直线图例)

图5.在同一细分层级上有许多并列概念的水平定向直线图例
其中层级体系有数个分支,为了有足够的空间清楚地识别概念,使用水平的(卧式的)线图比用垂直的(立式的)线图更好些。
用一个传统的直线图表述相同体系,会如下图所示。很明显,没有地方写进每个概念的术语,因此这种表述是不清晰的。

垂直方向设置的直线图
多层级可用一种定向直线图表述。这种直线图是采用所有并列的、下位的或上位的概念组成的闭合图形,而仅当概念体系是小体系时能用。

图6.概念关系例子
当多层级变得比较复杂时,把它划分为一些单层级,以便这体系容易处理,偶而也需要用一套括号标明适当的相互参照处.

图7.划分为单层级

图8.用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参照方法,对一系列子单元指定概念
搜索树是多层级情况下的另一有趣表述类型。当一个特指概念不只与一个而是与多个属概念有关系时,使用搜索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清楚,需重作表述。在以下的例子里,用3号表述的概念被分为分别与属概念2和4相关的3和3号。这样的划分表明这样事实:概念3和3′的特性是不同的,概念3和3′属于不同的体系。

图9 搜索树
4.3.2 非定向直线图
更精确地分析识别概念体系中存在的层级、整体部分或其它关系之前,非定向直线图是用来给出概念之间关系初步近似的类型图。由于这原因,整个图是非定向的,即它不是在任意固定方向进行。因而连结概念的直线能指向任意的方向。

图10.实际关系的表述
4.3.3 其它表述方式
能用概念体系的其它表述形式,更清楚地表现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例如,方形域图几乎独一无二地用来表述层级关系,特别是属种关系。
简单的方形域图,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相反方向安排。概念的阶梯用一系列的方形区域来表述。这些方形区域尺寸逐渐变小,表示概念逐渐变小范围;概念系列用一个大方块表述,这方块再分为一些相同尺寸、并按顺序排列的较小的方块。

图11.简单的方形域图
组合方形域图
为描述概念的内容,由各特征类型不受限制的组合而产生多层级概念关系,为描述这样关系,用划分为行和列的表格(对于一个上位概念)的组合方形区域,来表述这些特征。单个的下位概念,用这表格中的行或列栏来表述。
当仅两种特征类型组合时,它们可以直接清楚地与行或列栏有关,每行或列栏用相应特征来标示,这就是交叉列表。当两个以上特征类型组合时,表格很快变得难于理解,这样,作为一种表述方法几乎是无用的了。
4.3.3.1 Euler-Venn圆圈图
用圆圈范围表示概念的图,通称为Euler圆圈图。这些图专门用作表述层级关系,特别是属种关系。在这样的图里,概念关系一方面用这些圆圈彼此间的相对位置来表述,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相对尺寸来表述,用上位概念包围的区域和相应下位概念圈的范围,来描述概念层级。当多层级用这方法表述时,这些圆圈区域当然要重叠。

图12.
4.3.3.2 列表
如果在一个概念体系中表示概念的术语按相互顺序排列好,并且概念关系用缩行或者用记号识别表述的关系类型,那么就产生了通称为列表的一维表述。列表可用来表述每种类型的概念关系和概念体系。如果概念体系是多层级的,则有可能识别每个概念阶梯中的每个下位概念,并且有可能把对应于其它各种上位概念的附加的相互参照项,也包括进来。
(卢慧筠译,黄昭厚、梁际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