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辨析与杂谈 • 上一篇    下一篇

应该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语词

刘如正   

  1. 河北省衡水师专
  • 出版日期:2004-09-15 发布日期:2004-09-15

Differences between “Yuyan(Language)” and “Yanyu (Speech)” Ought to Be Clarified

Liu Ruzheng   

  • Online:2004-09-15 Published:2004-09-15

摘要: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语言”和“言语”混用的现象,词典在“语言”和“言语”定义上的不严格、不科学,是促成混淆使用的催化剂。作为科学术语,“语言”和“言语”,各有各的特定含义,语言学界有着严格的定义和使用约束。有必要严格框定“语言”和“言语”的内涵,重新对这两个语词进行定义,消除容易产生混淆的因素。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话语:
①这本书的语言真不错。
②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③我们的语言必须接近民众。
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都有个性化的语言,阿Q有阿Q的语言,王熙凤有王熙凤的语言。
其实,以上各例中的“语言”都未能正确运用语言学上“语言”的真正内涵,表达出的都是“言语”的内容含义。
作为语言界科学术语,“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定含义,语言学界有着严格的定义和使用约束。英语用language表示“语言”,用speech表示“言语”;法语用langue表示“语言”,用parole表示“言语”;俄语用язык可表示语言,用говорить可表示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最早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人。索绪尔认为,人们平时的说话、口头交际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应该在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两个不同的因素,即“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们在说话和口头交际中,约定俗成、共同使用、属于全民的、具有规则、成为体系的那些东西,言语是运用语言的活动和结果。后来,语言学家们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了明确、简洁的定义: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1]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的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表示说话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2]
“语言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人们运用语言所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言语。”[3]
“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指的是语言的使用。”[4]
叶蜚声先生则以“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来定义“语言”,对言语的表述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结果。”[5]
分析篇首的四个例子,①这本书的语言真不错。显然不是指写书时所运用的汉语或者英语、俄语等“具体的语种真不错”,而是指书中的词语、句子、修辞或表达等等方面运用得很好。②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其语意显然不是指向广大民众学习汉语或者英语、俄语等某一个语种,而是指要向群众学习说话的技巧,学习一些生动活泼的言语现象。③我们的语言必须接近民众。这里的“语言”指的是在说话时运用词语、句式选择、修辞运用、说话语气等等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靠近,使民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以达到交际目的。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都有个性化的语言,阿Q有阿Q的语言,王熙凤有王熙凤的语言。其语意显然不是说要让“阿Q说汉语,让王熙凤讲英语或者俄语”之类的意思,表达的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要有自己说话的特点,在词语选择、语气运用、性格特点、文化层次等多方面,要有个人特色。例如刻画李逵,就要表现出他思想简单、说话粗鲁、感情朴实、情绪直露等等;表现诸葛亮,就要让他在话语上显现出足智多谋、思考全面、感情深沉、沉着机智等等,使人物的言语个性化。
显然,上面四个例子中所用到的“语言”,都不是运用“语言”的内涵,例子中提到的“语言”都应该指的是“言语”。
要正确运用好“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词语,就要先正确理解这两个词语的理性意义。
可以简单地、通俗地把“语言”理解为:人们说话和写话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约和规则,这些规约和规则构成一个严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语言。
例如表达“tā dú shū”这个内容:汉语用“他读书”写出,第三人称代词“他”排在最前边做主语,动词“读”紧接主语排在第二位,作谓语的中心词,“书”排在最后面,作谓语中心词支配的成分——宾语。英语用“He reads a book.”表达,第三人称代词“he”(他)排在最前边做主语,动词“read”(读)紧接主语排在第二位,作谓语的中心词,“book”(书)排在最后面,作谓语中心词支配的成分——宾语。英语中,动词“读”的原形是“read”,但在句子中末尾多了一个“s”。名词“书”的原型是“book”,在句子中前面要加一个“a”。这是因为英语有规定:单数第三人称发出动作,动词后必须加上词尾“s”;英语还规定,没有指明究竟是哪本书,必须用“a book”去表达,如果是特指读某本书,就必须在“book”前加上表示特指、定指的词“the”。俄语用“Ончитаеткнигу”表述,第三人称代词“он”(他)排在最前边做主语,动词“читает”(读)紧接主语排在第二位,作谓语的中心词,“книгу”(书)排在最后面,作谓语中心词支配的成分——宾语。但是,俄语“读”“читает”是由“читать”变化而来,“书”“книгу”是由“книта”变化而来,这是因为俄语有规定:表示“他读”,必须把动词“读”变化为читает,以和单数第三人称“他”相配合。接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必须变化为宾格形式出现在句子中,“书”книга必须变换词尾成为книгу。
上面提到了句子成分、词型变化、规则要求等等,这些都是语言的内容。我们在想到“语言”这个概念或者使用“语言”这个词语,就要在“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语义构成的体系,语言是一个系统”方面去想。以上是对“语言”的进一步解释。
可以简单、通俗地把“言语”理解为“人们的说话行为和人们所说出的一句句的话”。其中包含两个义项:“人们的说话行为”,这是言语的第一个义项,属于动词性。是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互相进行的话语交际行动。人们要用口去说、要用耳去听,或者配合用眼去看,达到理解对方的语意和使对方接受自己语意的目的。例如“你怎么不言语呀?”、“不要随便言语。”等等话语,就是“言语”在动词性方面的使用。“人们所说出的一句句的话”,这是言语的第二个义项,属于名词性。是指人们在语言规约、规则的指导、控制下组词造句后形成的一句一句的具体的话语。例如在“修饰语/中心词”的规则的指导、控制下,可以说出“红花”、“绿叶”、“白雪”、“轻轨电车”、“2008年的奥运会”、“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等等无穷尽的话语;还可以说出“人吃饭”、“羊啃草”、“北京在2008年申办奥运会”、“我英勇机智的公安侦察员很快地侦破了这件杀人抢劫案”等等话语。
以上是想说明:“说话遵守的规约、规则”,就是“语言”的内容。“在某些规约、规则的基础上,说出的各种内容、可以是无穷无尽的话”,就是“言语”的内容。
“语言”的意义,属于名词性。“言语”的第二个义项,也属于名词性,这是使“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词在理解上容易产生语意混淆、在运用中容易产生使用混淆的原因之一。又由于“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词的外形仅仅是字序颠倒,也可能使人们忽略二者的仔细区分。同时,“语言”这个词语使用比较普遍,而“言语”这个词使用较少,再加上人们对“语言”和“言语”的内涵认识不是很清晰,造成了两个词语不能严格区分进而在使用上随意替代的现象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词典在“语言”和“言语”定义上的不严格、不科学,更是二者混淆使用的催化剂。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言语”的解释是:“语言,也指所说的话。”[6]《辞海》对“言语”的解释是:“②即语言。”[7]从这两部权威性的词典的解释可以看出,“语言”和“言语”是可以互指的,即“语言”可以是“言语”,“言语”也可以是“语言”。这为人们不留意语言学界的严格区分而随意使用提供了依据,为这两个词语随意混用起到了催化作用。
因而,有必要严格框定“语言”和“言语”的内涵,以防止随意使用这两个词语。尤其是在语言学界、文化教育部门,更不要出现混用现象;有必要澄清词典编撰者对“‘语言’和‘言语’可以等同”的认识,重新对这两个语词进行严格定义,消除容易产生混淆的因素,不要再让“‘语言’就是‘言语’、‘言语’就是‘语言’”这样的定义模式出现在词典中。应该回到索绪尔以及语言学界的专家们对“语言”和“言语”特定的内涵上去,使“语言”和“言语”真正成为科学术语,这样才更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言语现象,更有利于人们展开对语言的描述、学习和研究,才更有利于人们准确规范地表述思想、进行交际。
注释:①“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也成立了语言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从事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本文试着从语言学角度来讨论“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术语。——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