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年学”能否更名为“年老学”?

林殷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发布日期:2006-12-15

Can the Name of “laonianxue”(gerontology)Be Changed to “nianlaoxue”?

Lin Yin   

  • Published:2006-12-15

摘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副主编张雨林教授等,曾就老年学的若干术语的规范化问题多次撰文[1-4],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言辞恳切,不仅在理论上很有深度,于现实也颇有必要。笔者是老年学研究领域中的晚辈,学识粗浅,但从老年学的学术发展角度考虑,愿针对部分老年学术语的规范化问题提出管见,兼向张雨林教授等请教。
张雨林教授等提出:“老年学(Gerontology)一词名不副实”,建议改为“年老学”。[4]其更名的理由有四:一是英文Gerontology原指研究人类个体或躯体老化(ageing)的老年医学或老年生物学,现将它移来指代研究群体老化即“人类老年(old age)”的老年学,名不副实;二是人类的个体老化几乎与生命活动的产生同时开始,但一说起老年就有一个年龄段的概念,容易使人误认为老年学就是研究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其问题,而衰老也是从这个年龄段才开始,同样名不副实;三是不利于科普,老年学一词易使普通百姓顾名思义,以为其学科内容和相关问题只与老年人相关,因而不利于本学科的普及;四是从西语词源学上讲,Gerontology的希腊语词根Geron-有“年老”和“老年”两个词义,从老年学的研究内容来看,应取义“年老”而非“老年”。[4]
科技名词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技概念的一种形式与意义结合的约定性语言符号,它必须遵循汉语科技名词定名的一些基本原则,即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习惯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学术性等。[5]笔者谨遵循上述原则,就老年学的学科定名与英文Gerontology的译法提出几点意见。
一、从科学性谈老年学更名必要与否
定名首先要考虑的是其科学性。笔者认为,将“老年学”更名为“年老学”,在理论上似无必要。
首先,诚如张雨林等教授所言,现代老年学最早的确是由衰老生物学发端的。狭义的、有关个体老化的研究早在一二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我国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652年)中的“养老大例”和“养老食治”,是目前现存最早的老年医学专论,但似乎不能说唐代就有了老年学。现代意义的老年学到上个世纪才崭露头角,它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社会中老年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学术界研究的视角也从个体老化逐渐过渡到群体老化,由自然科学研究发展到社会科学研究。Gerontology在语义外延上的扩展恰恰反映出上述老年学学科发展的史实或历程。
科学技术是一个日新月异、不断前进的领域,语言文字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它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从1944年美国老年学会成立时使用Gerontology来指代老年学之后,该词汇就从老年医学或老年生物学的本义,被引申、扩展成为老年学的专有名词,这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似乎并不存在名不副实的问题。
其次,根据老年医学中衰老的丘比特(cupid)标准,人类个体老化的确不是从某个具体时间段开始,它表现出渐进和累积的特性,[6]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前所述,作为综合性学科的老年学,并不仅仅是,或者说它主要不是研究个体老化过程的,个体老化的研究是衰老生物学或生物老年学的内容。老年学以人类个体与群体老龄化为研究对象,包括老龄化形成的过程、现状、发展规律及其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联,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体如何适应老龄化的变化等,其中,人类群体老龄化的规律在老年学研究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7]
诚然,一门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定要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段限定,否则就无法开展工作。以与老年学相对应、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青年学(Youth Studies)为例,它所研究的是青年人这个群体[8],这应该说没有疑义(青年期的确切划分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但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老年学也必然要探索个体与群体老龄化形成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社会的互动规律。换言之,无论青年学还是老年学,它们所要研究的范围或内容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青年或老年这个年龄段,而必定与这个群体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学科研究对象年龄段的划分,似乎也构不成老年学更名为年老学的充足理由。
笔者理解,张雨林教授等多次主张将“老年学”更名为“年老学”的初衷或本意,是为了更确切地反映出本学科是研究老龄化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不要被误解为老年学就是研究老年人或老年问题。但是,局外人对老年学的误解恐怕不是简单地通过更名就能够解决的,这不像商品,取个音、意俱佳的名字就可能卖个好价钱。退一步说,如果将“老年学”更名为“年老学”、将“青年学”更名为“年青(轻)学”,也难说老百姓就不会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是研究如何使人变老(或变年轻)的学问。可见,老年学要想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同,恐怕还是需要学者们更多地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二、从科技术语的其他特性看老年学更名是否可行
笔者认为,将“老年学”更名为“年老学”,目前似乎也很难行得通。
其一,从中文特性看老年学的更名。所谓中文特性或民族性,是指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构建术语时,应当考虑并保持其中国特色。[9]笔者认为,将“老年”颠倒为“年老”而称为“学”,似乎不太符合科技术语定名的上述原则:一是它违背汉语形容词加名词、名词加名词而组成复合词组的构词法,如幼年、青年、壮年、中年,都是前字为形容词,后字为名词,以“年老”而冠之以“学”听起来别扭,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二是颠倒字序,在语义上并无本质的区别,老年与年老,都是指日历年龄的增长,“年老”在汉语中往往和“体弱”两字相联系,形象地反映出人体生理上的衰老状态,也许会比老年学更容易造成“年龄歧视”的印象。
其二,从习惯性原则看老年学的更名。将“老年”颠倒为“年老”而冠之以“学”,似乎也有悖于该原则。现代老年学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作为一个文字符号已经约定俗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可和接受,不仅其名称见诸官方文件、学术报告,而且还被收入《辞海》等大规模工具书,使用范围很广泛,且并非辞不达义,因而不宜轻易变动。一旦变动,就需要另一个约定的过程,这期间就会造成人际交流中的混乱甚至障碍,反而不利于名词术语的统一。[9]
依据科技术语的习惯性原则,即使有些科技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够准确(如robot译为“机器人”),或是原定义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如轮船、火车),但因其使用年代较长,人们已习惯于如此使用,就不宜轻易改动。再如医学中的妇科学Gynecology一词,其词根Gynec(o)-是女性、女子,即Woman之义。它的诊疗对象不仅是已婚成年女性,也包括未婚的、青春期的女性。前些年也有人提出,为了避免老百姓的误解,应该将“妇科学”更名为“女科学”,因为中医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也有将妇人杂病科和产科合并通称为“女科”的先例。但此建议并未引起社会共鸣,也就不了了之了。一是其可操作性难度太大,二是要改变社会对妇科学的误解,要紧的不是更名,而是做好相关的科学普及教育工作,使老百姓有更多的知情权。
推而广之,既然Gerontology的词根Geron(o)-有年老和老年两个词义,取义“老年”而非“年老”,从词源学和学科研究内容的双重角度讲,均无不当之处。
其三,从系统性原则看老年学的更名。科技术语的定名要考虑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是指术语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有层次、成系统、合乎分类学的科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其逻辑相关性。[9]如天文学术语中的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完整地描述出日食的三种不同类型。以年龄段命名的学科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老年学和青年学。试想:如果将老年学更名为年老学,青年学是否也应更名为年青(轻)学才配套呢?因此,老年学更名之事应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