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医学人名冠名术语浅谈

吴卫   

  1. 广州医学院
  • 发布日期:2006-03-15

Brief Discussion on Eponym in Medicine

Wu Wei   

  • Published:2006-03-15

摘要: 西医医学术语中,常对解剖结构、疾病、手术、 新原理、新方法、临床检验等术语冠以人名、地名、事件或事物名。其中,以真实的或虚构的人名构成的术语,称为人名冠名术语(eponym),其中有些是为了纪念在医学科技发展历史进程中作出贡献的人,而以其姓名命名;另有些冠名术语则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对尚未立即探明和确定的术语,姑且暂以发现者或创造人,或人们熟悉的神名、小说主人公或病人的姓名来命名。
笔者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多年,曾在一篇有关冠心病的英文专业文章中遇到术语Marfan’s syndrome,译文中此术语被译为“马方氏综合征”,面对此汉译我仍一头雾水,再后来一查《英汉医学辞典》,原来是指“先天性遗传性细长指趾,两侧晶状体及其他身体缺陷”。又如,如将Christmas disease汉译为“克里斯特马斯氏病”,也有同样的不足,而且,这一大串毫无关联的音译汉字很难记。当前国际医学科技发展迅速,每年的英语医学冠名术语不断涌现,1994年出版的《临床医学冠名词典》上已收集冠名术语近14万。如何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这些冠名术语进行高效的吸收与采纳,从而真正加快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与国际的接轨,已是当务之急。故本文拟就医学人名冠名术语的汉译作一分析与探索。
一、人名冠名术语的结构特点
人名冠名术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姓名,它包括:
1.发现医生或有重要贡献的人物的姓(一般为一个,有时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姓不等),如:Marfan’s syndrome马方氏综合征(以一法国儿科学家的姓氏命名),Ziehen-Oppenheim’s disease齐恩-奥本海姆病(以两名德国神经科医生的姓氏共同命名)。
2.神话、历史人物名:Achilles’ Jerk跟腱反射(Achilleus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出生后被其母亲捏脚踝倒提着在冥河水中浸过,因此除未浸到水的脚踝外,浑身刀枪不入)。
3.小说主人公名:Pick Wick syndrome匹克威克综合征(患者因形貌矮小、肥胖、嗜睡,犹如狄更斯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的演员Pick-Wick)。
4.病人名:Christmas disease克里斯特马斯氏病(以英国七个首发患儿中临床表现最充分的一位命名)。
人名冠名术语的后一部分由单一的医学术语构成,它们大致有两种范畴,主要为:(1)普通术语,如syndrome(综合征),disease(病),operation(术),therapy(疗法),test(试验),method(法),reagent(剂),instruct(指示剂),reaction(反应),point(点),pole(孔),line(线),duct(导管);(2)专业术语:fascia(筋膜),ganglion(神经节),anemia(贫血),amputation(切断术)等。其中,syndrome所构成的最多,约占总数的1/6[1]
二、人名冠名术语的汉译方法
1.人名归化为汉语:
(1)音译
全音节直译:用于译单姓,将全部姓氏按其发音翻译出来(包括形似双姓,实为单姓的姓,中间只需用“-”隔开)。例如:Dobell’s solution多贝耳氏液,Brown-Seqard’s epilepsy布朗-塞卡尔氏癫
简译:人名冠名术语的姓氏部分长,汉译后字数过多,采用简译。
单姓音节较多时,省去部分音节,把一些拗口的音省去,剩下2~3个音节。如:Van den Bergh’s test范登伯试验,
只保留姓氏的第一个音节。如:Billroth’s section比氏术。两个或两个以上姓氏音译时,只取每个姓氏汉译的第一个字,用“-”连接,姓氏数可加可不加,如:Chase-Sculzberger’s phenomenon蔡-舒二氏现象,Laurence-Moon-Biedl-Bardet’s syndrome劳-穆-比-巴四氏综合征,Sucquet-Hoyer anastomosis苏盖-奥耶吻合,Ziehen-Oppenheim’s disease齐恩-奥本海姆病。
有些由现代人姓氏命名的术语,可在人名后加有-a,-ia,-ea,-ian,-ella,-etta等,这些词尾一般不作为姓氏的一部分译出。如:Malpighian body马尔皮基氏小体,Klebsiella Pneumonia克雷白氏肺炎,Haversian system哈佛系统,Sigaultian operation西高耳氏手术。
(2)意译
为使意义更加突出,易于理解,某些已被广泛接受的人名术语,人们在使用时,往往并不注意其历史背景或某人的功绩而逐渐改为意译,如:Alcock’s canal阴部管,Addison’s anemia恶性贫血,Aschoff nodule风湿结节,Eustachian tube咽鼓管(而不叫欧氏管),Fallopian tube输卵管(而不叫法娄皮欧氏管)。甚至人名不用大写,变成普通名词,还可成为词根参与其他构词。如:eustachitis咽鼓管炎,fallostomy输卵管造口术。又如,从Brucella布鲁杆菌,可衍生出brucellar布鲁杆菌的,brucellergen布鲁杆菌变应原,brucellin布氏菌素,brucellosis布鲁菌病。其实,英语中还有大量来自于神话、小说内容的人名融入了医学词汇中,多已成为普通词汇:venereal性病的(Venus罗马神话中的爱神),aphrodisiacs春药(Aphrodite为希腊美神与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Venus),erotisim色情(Eros希腊爱神,即罗马神话中的Cupid),narcissism自恋(Narcissus希腊美少年,因爱恋水中自己的倒影,憔悴而死)。医学解剖学中的Achilles’ tendon跟腱,achillodynia跟腱痛,atlas第一颈椎(Atlas为希腊神话中肩扛天宇的巨神),labyrinth迷路(Labyrinthus希腊神话中巧匠Daedalus为国王Minos所建用以禁闭牛首人身怪物Minotaur的迷宫),sadism施虐狂(Marquis de Sade,法国作家,军人出身,以性倒错色情描写著称,曾因变态性虐待行为多次遭监禁),masochism受虐狂(Leopold von Sacher-Masoch奥地利小说家,其作品对性受虐狂曾作描绘),sadomaschism施虐受虐狂。
补译其实也是一种意译,常见方法有两种:
音译加缀法(注明属性):Bier’s suction比尔氏蛇咬伤吸引法,Gram’s method革兰氏染色法。
释义法(同位语,或文中注释):Kawasaki’s disease河崎氏病(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Wylie’s operation魏氏术(阑尾手术),Pick Wick syndrome(又名:胖睡症; 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hristmas disease(别名有“乙型血友病”,“凝血因子IX不足”,“类血友病”)。
2.人名接受异化
即人名不译,如:Babinski’s sign译为 Babinski征。
三、人名音译的利弊
常用的、基本的人名术语,应字数少,易于派生应用。如:Pasteurella巴氏菌属(Louis Pasteur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家),pasteurization巴氏消毒法,pasteurizer巴氏消毒器。
对外来科技人名的翻译要进行全音节音译,却好像是不成文的规定。但是,
1.因为汉字音素和其他拼音外语多有不同,没有对应关系,难免一词多译,多词同音,造成混淆,如:在《临床医学冠名词典》上,Alzheimer 既译作“阿尔茨海默”“奥尔兹海梅尔”,又译作“阿茨海默”[2]
2.医学冠名术语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音译借入英语的外国人名(如,法语、德语、拉丁语、日语甚至汉语),如何“地道”地对它们进行音译费时费神,如:Ménière Syndrome的汉译“美尼尔氏综合征”本已广为接受,而最近却有学者从法语语音学的角度证明其音译应为“美尼埃尔氏综合征”;Sylvius’s aqueduct,应按拉丁语译为“西耳维厄斯氏水管”;医学术语的冠名为日文姓氏时,汉译时应仍按日文原文形式译出,故Kawasaki’s disease应译为“河崎氏病”,Takayashu’s disease应译为“高安氏综合征”。如此麻烦的音译,不如不译,直接引入英文人名更为方便。
3.英语中大量的辅音群连读的语音现象在汉语中就没有,人名汉译后读起来是汉语音调,外国人也听不懂,且如果音译的词过多,就会出现在科技文献中用汉语发音读外文的滑稽局面。
4.全音节音译外国人名往往会字数多而长,不便记忆。
5.诸种方言音译造成地区与地区之间译音不同(例如京、沪、粤音差异很大),一个词先从局部地区流入,用方言先音译后流传他乡,以后纠正也难。
6.对中国的读者和听者,人名音译是一些不相干的字的组合,既不能闻音明义,见文也不能生义。
四、人名意译的利弊
与西方不同,中国人不喜好用人名来命名医学术语,这可能与各自的文化、哲学、宗教及对事物的认识与思维方法的不同有很深的联系。在汉译人名冠名术语时,译者也应考虑到中国的传统医学思维模式。
对我国的读者和听者,意译能望文生义,立即理解,且符合汉语构词特征,能从已有知识的联想中理解新词的概念。补译就是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即采取一种词典编纂式的方法(lexicographic approach),在音译人名后补上上位概念或分类(医学标志、学说、定律、公式、人体标志、定位、哪个系统),人名只作为前置修饰词,用以限制其外延使之同外来术语恰相吻合(后者用以指出种差),这符合中国医学的分类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例如卡介苗原文很长(bacille Calmette-Guérin),由于是卡默特和介兰两位法国科学家首先创制的,把两个人名简译成卡介,并说明其属性为疫苗,立即被普遍采用。
但是,只有对相关冠名术语有深刻理解、对汉字及我国医学传统有充分了解的行家才能作出精辟的意译,确保科学性或原汁原味。所以,对译者的要求较高,否则①意译后含义易有缺损或走样;②且不同译者理解角度和深度不同,易造成各人各译,难于统一;③意译时,易使含义贴切性上掌握不一,或者过分模糊笼统,不明确,或者过分细化,对概念约束太死,难以适应词义的扩展和延伸;④意译时,难于表达外来文化的“原汁原味”[3]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尊重语言的约定俗成,在某一冠名术语业已广为流传的情况下,不必再改;另一方面,在我国目前文化程度提高、学校重视外语教学、科技人员英语水平普遍提高、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势态下,医学翻译要与时俱进,要活译,甚至多种译法互为补充,关键是要看效果,让社会、时间去淘汰,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