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新科技·新概念 • 上一篇    下一篇

循环经济的由来与内涵

吴季松*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发布日期:2006-03-15

Origin and Meaning of “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

Wu Jisong   

  • Published:2006-03-15

摘要: 20世纪末,人类社会呈现出经济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繁荣,同时,又面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这就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前途。经济学作为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科学,其指导思想理应与时俱进。
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尽可能以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替代自然资源;新技术尽可能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当务之急。
2003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004年3月10日温家宝总理提出:“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由此可见,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循环经济提出的背景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与“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一脉相承的。
(一)“循环经济”的由来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他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发展。他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将耗尽而毁灭。唯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如分解呼出的CO2为氧气,分解尚存营养成分的排泄物为营养物再利用,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1972年成立于意大利罗马的科学家俱乐部——“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在《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总报告的第三章中专门写“人均资源利用”一节,说明资源循环问题。所谓“增长的极限”是指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生产目的,以传统工业为第一支柱的工业经济,靠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为发展生产的前提,在人口增长、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重压下,不可能持续发展,增长是有极限的,最终将出现“零增长”。因此,“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一词来自拉丁语“sustennere”,上个世纪70年代,笔者的同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者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持续”用的是法文,是“撑得住”、“垮不了”、“得以维持”的意思,具有很强的警世含义。英文“持续”(sustain)是“支持”、“承受得住”和“继续”的意思,警世的意义大为减弱,译成中文,这种警世的意思就更弱了。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制订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The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文件中最早出现该词,笔者于1982年将这一概念介绍到国内,是最早将这一概念介绍到国内的学者之一。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DC),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G.H.Brundland)夫人为主席,包括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过4年的工作,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以下几个原则:
1)发展的原则,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人类进步的两大主题;2)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3)资源利用代际均衡的原则;4)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原则;5)社会各阶层间公平分配的原则;6)现代生态型生产的原则;7)消除贫困的原则(2001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新加)。
循环经济则拓宽了20世纪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联系。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提出的。
1.“知识经济”的由来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知识经济有各种说法: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把它称为“后工业社会”;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笔者1985~1986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是国际上对知识经济首次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独著考察报告英文单行本。《人民日报》于1998年3月24日发文称“参与了‘知识经济’概念的创意”,并被世界同行认可。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
笔者出版的《知识经济》是我国第一本同类著作,获“2000年中国图书奖”(独著第二名),曾被中央党校和全国各地多种培训班用为教材,该书论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显然,当高技术产业尚不能成为第一支柱时,首先要优化配置自然资源,使发展可持续到知识经济阶段,而最优化配置就是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的利用循环,因此,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
2.知识经济的创新
传统的生产函数:Y=f(K,L,G),改进的生产函数:Y=f(A,K,L,G)
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G为资源(土地),A为知识或技术。
知识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即第一要素)。
知识经济的主要内涵有三点:
①知识进入生产函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
②知识创新开发高技术并使之产业化,以富有资源替代稀缺资源;
③知识也可以成为产品直接消费,树立知识消费观念,开拓知识产品市场。
循环经济则是在研究资本循环和劳力循环以外,要专门研究资源循环。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创新
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粗放链式经济,转变为依附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来发展的集约闭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最高境界,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
(一)循环经济在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资本、劳动力、资源(土地)三种生产要素是西方经济学的共识,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的循环,古典经济学的资本循环、周期理论和再生产理论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资本循环理论。西方经济学也研究劳动力的循环,如现代的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制,都是使劳动力能在休息后再次投入生产过程,并能繁衍后代持续提供劳动力;八小时工作制维系工人天与天之间的循环;最低工资制维系工人代际循环。但是,西方经济学不研究资源的循环。事实上,大部分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传统经济学理论存在的这种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思想开辟了新的领域,研究资源的循环,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创新,是一种新的经济学。
(二)循环经济在生产流程的创新
在西方传统经济学指导下,把自然生态系统既当作取料场又当作垃圾场,建立在线性经济模式基础上,如许多产业和工程把河流既当作“自来水管”,又当成“下水道”。而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的闭环经济,形成合理的封闭循环,符合生态学食物链。两者区别如下图所示:

(三)循环经济在理论上的创新——新循环经济学
2005年3月26~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思想者论坛”,邀请了包括1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内的世界五大洲28位思想者与会,笔者作为“知识经济”的创意人被邀,并且提出了从3R向5R的转变的新循环经济思想,得到一致认同,规范了循环经济的理念。5R理念可以成为新循环经济学。
新循环经济学的概念是:
认为经济生产的目的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要修复和维系自然财富——生态系统;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资本和劳动的循环,也要研究自然资源的循环;科学技术应作为第一要素进入生产函数;人类要建立一个提倡合理物质需求的、尽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经济体系;从而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它在“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和怎么生产?”三个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上对传统西方经济学都有创新,因此是一种新的经济学。
5R理念即为:
再思考(Rethink):改变旧经济理论。新经济理论的重点是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也要研究资源循环,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维系生态系统。(即笔者提出的再思考,三个循环,两种财富)。如一座豪华大厦建在将荒漠化的地区,其价值可能为零。
减量化(Reduce):除了原有的改变旧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工程和企业土地、能源、水和材料投入的概念外,还延伸到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准中,合理地减少物质需求(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 。
如水资源以供定需,节水为主,调水为辅等。
再使用(Reuse):除了原有的尽量延长产品寿命、做到一物多用、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概念外,还延伸到企业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领域。
如尽可能利用地表水、太阳能和风能等。
再循环(Recycle):除了原有的企业生产废物利用,形成资源循环的循环外,还延伸到整个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如土地复垦、中水回用和余热利用等。
再修复(Repair):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第二财富。维系和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也是创造财富,也是生产,如建设生态科技园区等。
(四)循环经济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自18世纪以来,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起,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造就了今天的物质文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但是他们“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三个最大原则,在今天石油、铁和煤等多种工业经济依赖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日益蜕化的情况下已难以为继。因此,国际上经过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问题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资源永续利用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把我们的经济产业体系改变成一种产业的废料就是另一种产业的原料的不同于传统西方工业经济体系的循环型经济体系。实际上,任何一种废料都是把有用的资源以错误的数量在错误的时间放到错误的地方。新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其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的重点放在对自然资源的高效以至循环利用的研究,与传统经济学不同,它是要求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的一种经济。在知识经济实现之前,自然资源的利用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循环经济从大系统分析观念出发,实行总量控制,以资源循环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 吴季松先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奥组委奥运总体影响顾问。
① 3R指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