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璐, 皮常玲, 郑向敏. 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术语体系与学科的“家族相似性”[J]. 旅游导刊, 2021, 5(5):33-51.
doi: 10.12054/lydk.bisu.180
|
[2] |
皮常玲, 王璐, 王红英, 等. 基于学科从属规律与“家族相似性”的体育旅游学科属性辨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4(9):1-11.
|
[3] |
王仕平. 充分利用亚运会良好契机促进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J]. 旅游学刊, 1989(1):22-24.
|
[4] |
翁李胜, 雷燕. 中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2018, 54(6):12-19.
|
[5] |
杨强. 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 中国体育科技, 2011, 47(5):90-100.
|
[6] |
郑向敏. 体育旅游: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J]. 社会科学家, 2020(7):9-18.
|
[7] |
MIKE W. Sports Tourism Research 2000—2004: A Systematic Review of Knowledge and a Meta-Evaluation of Methods[J]. 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 2006, 11(1):5-30.
|
[8] |
GIBSON H. Sport tourism and theory and other developments: some reflections[J]. 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 2017, 21(2):153-158.
|
[9] |
STANDEVEN J, DEKNOP P. Sport Tourism[M]. Champagne: Human Kinetics Europe, 1999:56-61.
|
[10] |
WEED M, BULL C. Sports tourism: Participants, policy and providers[M]. London: Routledge, 2003:25-26.
|
[11] |
HALL C M, WEILER B. Adventure, sport and health tourism[J].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1992:141-158.
|
[12] |
NOGAWA H, YAMAGUCHI Y, HAGI Y. An Empirical Research Study on Japanese Sport Tourism in Sport-for-All Events: Case Studies of a Single-Night Event and a Multiple-Night Event[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6, 35(2):46-54.
|
[13] |
HINCH T D, HIGHAM J E S. Sport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3(1):45-58.
doi: 10.1002/(ISSN)1522-1970
URL
|
[14] |
GIBSON H J. Sport Tourism: A Critical Analysis of Research[J].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1998, 1(1):45-76.
doi: 10.1016/S1441-3523(98)70099-3
URL
|
[15] |
朱竞梅. 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 体育与科学, 2000(2):25-27.
|
[16] |
王振. 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6):39-41.
|
[17] |
孙东敏, 路紫, 王佳.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2):198-202.
|
[18] |
戴光全, 杨丽娟. 体育旅游及其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68-74.
|
[19] |
李香华, 钟兴永. 体育旅游与健身[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1-20.
|
[20] |
邓明艳. 四川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1):78-80.
|
[21] |
闵健. 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6):4-6.
|
[22] |
刘凯, 柴新. 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4):32-34.
|
[23] |
昌晶亮, 徐虹. 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5):24-26.
|
[24] |
刘凤香. 户外运动与体育旅游的概念与关系辨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2):74-78.
|
[25] |
罗永义. 对体育旅游概念的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12):42-44.
|
[26] |
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 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 旅游学刊, 2002(1):49-53.
|
[27] |
谭白英, 邹蓉. 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 体育学刊, 2002(3):22-25.
|
[28] |
项贤明. 论教育学的术语和概念体系[J]. 教育研究, 2018, 39(2):43-51.
|
[29] |
陈俊钦. 试论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3(10):20-23.
|
[30] |
瞿林东. 再谈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J]. 学习与探索, 2016(12):149-158.
|
[31] |
雷宝, 郭其友. 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歧:以逻辑起点为视角[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26-33.
|
[32] |
吴鸿雅. 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抽象和逻辑证明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10):102-105.
|
[33] |
方千华, 王润斌, 徐建华, 等. 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建构:逻辑进路、研究进展与视域前瞻[J]. 体育科学, 2017, 37(6):3-23.
|
[34] |
唐炎. 体育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研究[D].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
[35] |
刘一民. 论体育学基本理论范畴体系[J]. 体育学刊, 2016, 23(1):6-10.
|
[36] |
韩丹. 国际规范性体育与运动的基本概念解说[J]. 体育与科学, 1999(3):45-49.
|
[37] |
马宝建. 走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J]. 旅游论坛, 2010, 3(5):505-508.
|
[38] |
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42-57.
|
[39] |
谢彦君, 李拉扬. 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J]. 旅游学刊, 2013, 28(1):21-29.
|
[40] |
KING A R, BRONWELL J A. The Curriculum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M]. New York: John Wiley, 1966.
|
[41] |
谢彦君. 旅游与接待业研究:中国与国外的比较:兼论中国旅游学科的成熟度[J]. 旅游学刊, 2003(5):20-25.
|
[42] |
布列钦卡.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 胡劲松,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43] |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363-367.
|
[44] |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7:32-41.
|
[45] |
OUTHWAITE W. Concept Formation in Social Science[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80, 78(4):1202.
|
[46] |
鲁长芬, 罗小兵, 王斌. 竞技运动教练员工作-家庭关系的前因和后果模型研究[J]. 体育科学, 2012, 32(4):20-28.
|
[47] |
孙寰. 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09.
|
[48] |
MCNAMEE M. Philosophy and the Science of Exercise,Health and Sport[M]. London: Routledge, 2005: 1-20.
|
[49] |
周西宽. 体育基本理论[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190-191.
|
[50] |
刘建军. 试论理论研究中的“广义-狭义”分析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