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峰
Zhang Huafeng
摘要: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亦称酶活性,是酶性质的重要参数。在酶研究与应用实践中,常常需要测定酶活力,这就使酶活力单位(activity unit,简称U)的定义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版本的教科书中关于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均不够严密,容易引起歧义。譬如,在某权威《生物化学》教材(2002年出版,2004年印刷)中,对酶活力单位做了如下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对酶Katal单位(简称酶Kat单位)则这样定义:“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能催化1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对酶国际单位(IU)也定义为:“在最适反应条件(温度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论:如果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越少,那么这种酶的催化能力就越强,换句话说,如果酶活力单位越少,那么酶活力反而越大。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出现这种谬误,是由于教材编写者误用了“所需”之类的字眼。
笔者建议,在酶活力单位的定义中,应当剔除“所需”等词汇。合理的酶活力单位定义应当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这样即可避免歧义或误解(酶Katal单位与酶国际单位亦然)。此外,在诠释酶活力单位概念时,可以加上如下注解:在特定条件下,酶活力单位越多,酶(活性酶)量也就越多,酶的总活力也就越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助于学习者对酶活力单位概念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