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
Wu Tong
摘要:
长期以来科技翻译界在引进外来术语时有一些习惯方法,诸如原文中的每一词语都必须译为汉语;译名应以意译为主,往往刻意追求“信达雅”,有时造成译名中的长期争论。这些都对科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不利。
《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不但收录了诸如“按揭”、“卡拉OK”、“费厄泼赖”之类的外来语,而且将译名长期有争议的clone直截了当地译为“克隆”。过去多年来汉语辞书界曾坚持不收以西文开头的词语,此次的《新华词典》修订版中增添了“西文开头的词语”,其中收录了诸如DNA,Internet,ISDN,TV,WTO,WWW……之类的词语近百条,尽管这类词语早就广泛地融合到汉语之中,并经常出现于报刊、广播等传媒(包括新华社文件和CCTV的联播节目),但《新华词典》此举堪称可贵的开端。
一、提倡音译和音义混译——猫(MODEM)现象的启示
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的正式译名是调制解调器,此译名已使用多年,并未出现异议。可是近年来出现了“猫”与之挑战。“猫”不但是网民们的用语,也是IT行业(包括中国电信这类正规机构)的技术文件与广告词中的用语。尽管《新华词典》的“西文开头的词语”中收录了MODEM,并译为调制解调器,尽管笔者很不赞成用“猫”的名称来取代调制解调器,但面对“猫”的挑战却无可奈何。笔者反复思索了“猫”现象,得出以下两点启发:
1.MODEM已走出科技殿堂,进入寻常百姓家,时代的变化促成了“猫”现象的出现;
2.我们的前辈在制订译名时重视意译,忽视音译和音义混译,给后代的子孙们带来麻烦,我们这一辈人应以此为戒。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数据通信,为了使数据信号能在电话线上传输,不得不在数据终端与电话线之间接入“数传机”。这种数传机实际上就是数据用MODEM的商品名称,于是MODEM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但主要用作办公室和商务楼中的设备。20世纪90年代中,因特网成为商用,并进入千家万户,从此MODEM就正式成为民用的家电商品,并进入寻常百姓家。
调制理论和调制技术原来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所研究的,多年以来他们使用“调制解调器”这一名词并不感到其冗长,但舍繁就简是人们的习惯,网民们并不欣赏这名词,并自己创造了一个字的“猫”来代替五个字的“调制解调器”。电脑旁原先就有一只“鼠”(mouse),现在又伴以一只“猫”,岂不是很对应吗?如果说中国网民们所杜撰的名称“猫”有些不伦不类,请问由西方专家创造的名词mouse究竟又有多少“科学性”可言?
笔者认为我们的前辈在翻译“modulate”这一系列名词时考虑有所不周:
1.完全未考虑运用音译或音义混译的方式;
2.modulate的原义为make a change in the tone,pitch,or key of...。即,转变……之声音或调子(diao zi);变音;变调(bian diao)。事实上在调幅技术(Amplitude modulation,AM)中,被调制后的信号确实成为一种变了调的声音(有如数传机或“猫”发出的鸟叫声,或称之为猫叫声也未必不可)。作为事后诸葛亮,笔者以为如果当年在翻译时将modulate译为“摹调(mo diao),即模仿成为与原信号不同,但又相互有关联的另一种音调”,简称为“摹(mo)”,则不失为音义兼顾的译名,几十年后的今天,“猫”与“摹”的差异就不至于像“猫”与“调制解调器”那样突出了。
作为规范化的名词,“调制解调器”的地位不会因“猫”的出现而动摇,作为IT行业和广大网民们喜闻乐见的名称,“猫”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不会受规范化的影响而退出其领域。但当此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概念、新词汇大量涌现的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我们这一代的人今后在制订名词术语时应吸取“猫”现象的教训,改变过去的概念,在译名中优先考虑音译和音义混译。
二、提倡直接引用原文——DoCoMo和3M之类的名词如何翻译?
NTT DoCoMo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曾有人将其译为“多科莫”公司。
NTT是日本电报电话公司英语名称的缩写,而DoCoMo却是日语“何处も”(とこも)的读音,其含义相当于英语的wherever(任何地方)。
对于通晓日本语的人来说,とこも(DoCoMo)意味着移动通信可通达任何地方,因此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的移动通信公司用NTT DoCoMo作为公司名称,该公司为了在国际上向不懂日语的地区作宣传,又将DoCoMo拼凑成为英语Do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Mobile Network的广告词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按照翻译界过去的清规戒律,只能将DoCoMo译为“多科莫”公司,将3M Co译为“三爱姆公司”或“明尼苏达矿产制造公司”。对此,不禁令人为之大惑不解,何以要摒弃现成的、原汁原味的原有名词(何况又与汉语拼音相通),却刻意要将其翻译成为难写、难读、但没有任何实质含义的汉字?(附带说明,“矿产制造”仅仅是3M公司多年前起家时曾经营过的业务,此后不久就转向电子和信息技术产品,实际上已与矿业无关)。
《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中已将E-mail收录入“西文开头的词语”之中,并给予正式译名“电子邮件”。今后如再遇到与此相类似的新词大可以此类推直接引用原文,不必再挖空心思去寻求“伊妹儿”之类的译名了。
曾流行将JAVA译为“佳娃”,笔者认为这只能算是文士们游戏之笔,不值一笑。JAVA就是JAVA,不需翻译,也无法翻译。JAVA的研制者们在苦心搜索该软件的名称时坐在咖啡馆中从一杯热气腾腾的热咖啡中得到启发,将这一软件命名为JAVA(一种出产于爪哇岛的咖啡名)。该软件在屏幕上出现时所显示的图标也就是一杯热气腾腾的热咖啡。我们对这种名词除直接引用其原文外,既无法加以意译,也无必要加以音译。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断地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新词语以扩大自己的语汇,如英语中的tea来自闽南话“茶”;Aloha来自夏威夷岛的土语“欢迎”,………。鲁迅先生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在化学名词中直接采用原文,不必做现代的“新仓颉”,省下造字的功夫,可以在本职的化学上作出更大成绩。(见《华盖集》“咬文嚼字”,1925年2月10日)。时至今日我认为我们更应当对如上类似的,及不宜意译的词提倡直接采用原文,提倡音译,提倡音义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