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刚才主席让我讲几句,恭敬不如从命,说几句。刚才几位都讲得很好,特别提到炎黄子孙怎样对科技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有台湾问题。钱老在上次会议上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我们这个简体字版本在大陆是统一了,可在广大华语地区、台湾等,那里没有简化字,他们不认识这种字。文字上发生不同,以后对民族长远统一有很深远影响,要看到这一点。所以他提出出两种版本,一种是简化字版本,另一种是繁体字版本。这一点已得到委员会的热烈响应。这一条很好。另一条是要走向世界,我国人口占世界很大比例,我们在政治上属第三世界,经济力量很弱,下一世纪要成为经济强大国家。外国愈来愈重视汉语。澳大利亚已把汉语作为第一外语,太平洋地区要起来,他们很有远见。在国际会议上汉字翻译困难。在信息社会,通过计算机翻译,甚至用计算机通过电话来搞。这个技术发展很快,如语言、科技名词不统一怎么行!是个非常迫切的问题。特别是科技情报,法国人说别的国家语言都能翻译了,中国怎么还不解决呢?我说有个标准化问题。沟通信息问题,自动化问题,语言文字任务很重。这个工作确实为之打下了基础。这是第一点意见。
第二点:好多基础性工作对科学发展很重要,但不是能马上看到经济效益,常被忽视。这工作,前一段用很少的钱能发展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这工作已得到国务院、科委和科学院很大支持。我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很支持。支持这一基础性工作,是义不容辞的。我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怎能不支持科技名词术语工作?这次是在这领域中开了一个头。出一本,支持一本,稳定地支持,你有多少本,我们支持多少本。不但支持这个,类似的如动物志、植物志,我们也支持。我们力量有限,作为支持者吧,起一部分作用。听说动物分类、植物分类没人去干了,这类工作好像水平不高似的,可是没有这东西是不行的,这是个宝库。我们支持什么?国家给我们任务是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我理解有四个方面:①理论工作;②基础性的,如数据库,“图”啊,“志”啊这类工作;③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④应用研究中的开创性、开拓性、创新性工作。这个工作是个开端。过去还搞了个“腐蚀”。什么东西都有腐蚀,国外统计腐蚀对国民经济损耗大概占国民经济总值的7%(英国统计的)。如是一万亿产值,腐蚀损失占700亿。如做了工作降下来的话,降到3%、4%,是可以的。谁来投这个腐蚀的资呢?宝钢在上海打地基,直径700毫米的无缝钢管要打进60-70米,十几亿到二十亿的工程打下去了。人家问腐蚀速度多少呀?准备厚一点吧,钢管就更费钱了。过去武衡同志在上海埋了钢管做实验。挖出来做试验、检查,发现腐蚀速度多少,给国家提供了数据,省了好多钱。这个不弄行吗?海洋、大气也有腐蚀。断裂、老化……,好多好多工作要搞。我们花钱不多,大家一起干。今天在会上表个态,我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这项工作,有一本支持一本,有多少本支持多少本,搞好这事情。而且希望与计算机翻译、电话自动翻译、网络等都能联系起来,多做贡献。感谢这么多老专家做这事情。大家非常认真,水平是很好的,国务院评价是很高的。我接触过一些外国朋友,他们说中国在这方面基础是很好的,工作是很好的。我们也是这样认识的。我想我们应更好地把这工作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