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分享
文章分析英语医学术语新词的来源、构词方式和定名原则,并结合汉语语词的特点,提出汉译医学英语术语新词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通过对术语学领域中不同时期的基本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包含术语、概念、客体三个元素的三角模型是最为典型的术语学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之上,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研究依据、研究倾向和研究目标构建了不同形式的术语学理论模型。他们或是基于哲学、语言学、神经科学基础构建模型,或是以术语管理、术语翻译、术语工作人工智能化应用等为目标构建模型。对众多不同形式的术语模型分析最终还需要回归到几个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上。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这些模型的分析展示术语学发展的脉络和发展趋势。
根据基本定义和专门的命名规则,建议统一carborane 的中文定名为“碳硼烷”,C2B10H12 和C2B5H7分别命名为“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其异构体为“邻-、间-、对碳硼烷”)和“二碳代-闭式-庚硼烷”。
assess和evaluate常作为汉语“评估”的英语对应词出现,但其间区别不甚明了。文章从多本词典的释义入手,结合国内外媒体上出现的正误例句,分析两词作“评估”义解时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产生误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以期达到规范应用的目的。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虚拟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探讨虚拟现实的概念含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语义和技术的角度讨论虚拟现实的概念内涵,并对不同领域对虚拟现实的认知现状做出梳理和评析。
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了生机和创新,并促进了术语的发展。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大量术语进入出版业,原有术语内涵和外延有所变化、发展,规范出版术语更为重要。
回顾了晚清时期严复翻译一些英文词语的经历,指出他创造的译名未流传下来的原因在于:当时报纸、杂志、教科书及词典中充斥着大量从日语转译过来的词语。然后结合翻译实践,分析了一些译名在当今社会能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术语规范化有赖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英语缩合词是由两个或多个名词的各自一部分相互组合形成的词;结构形式可以是字母或是语素。其中,首字母缩合词被广泛使用。中文没有缩合词,而有缩略词,中文缩略词是由词组词省略部分汉字的压缩形式,是来源词的同名异表形式。中文缩略词较英语缩合词有许多优点。英语缩合词有一定局限性,在中文著作和媒体报道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英语缩合词和缩略词,宜将其翻译成适当的中文缩略词。
“绝密”与“机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密级。在俄汉双语词典中,密级“совершенно секретно”经常被译作“绝密”。通过分析“совершенно секретно”在俄罗斯、苏联国家秘密等级中的位置,可以发现,该密标如果单独使用,应当译作“机密”。造成俄语密级翻译失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中表示密级的术语往往被视为通用词汇,而不是专用术语。
文章探讨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内涵、研究范围及其翻译,分析该术语汉译混乱的外部、内部原因,提出在翻译该学科中的术语时应加强沟通与合作,从而规范相关术语的使用,推动术语和学科的发展。
明胶是制造胶囊的主要材料,中国有明确的药用明胶标准。然而不法企业使用价格低廉的工业明胶制造出铬严重超标的“毒胶囊”。“毒胶囊”和药品一起最终进入患者体内,有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要保证明胶使用的安全,需要行业自律,更需要严格的环节控制、有力度有效果的监管和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