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热点词\难点词 • 上一篇    下一篇

“空间”

关洪   

  1. 中山大学物理系 广州 510275
  • 出版日期:2001-03-15 发布日期:2001-03-15

Guan Hong   

  • Online:2001-03-15 Published:2001-03-15

摘要: Space的意思是“空间”,这个名词除了有科学上的意义外,也经常在日常生活里使用。国际科学界常常故意采用一些生僻的单词,甚至从古拉丁文或者希腊文里找字来构成科学名词,就是为了意义明确,免得同日常生活里的意思混淆。
我国也有这个好传统。例如,在物理学里把parity译为“宇称”,这简明的称呼本身含有“空间(反演)对称性”的意思,又不易同“空间”一词的多种常见用法相混。在今天的日常用语里,除了“宇宙”和“楼宇”这两个词组之外,“宇”字已经很少使用,拿来组成同空间概念相关的科学名词,的确是很合适的。
因此,我建议把“space——大气层以外的空间领域”译为“宇空”。这一名词亦作outer space,有人叫“外层空间”,失之繁复。叫“太空”,不大像科学名词;而“宇宙”已经专门用作universe的对应名词。现在叫宇空,一看就知道是大气层以外的意思,也可以认为是“宇宙空间”的简称。汉语里已经有“宇航员”的说法,这个“宇”字用得很好,指的是航行于大气层之外,并非一般的飞机驾驶员。
不过,“宇航员”这一词组,似乎不大合乎汉语普通话语法,应当叫做“航宇员”才对。这同“航海家”不宜称呼为“海航家”是一样的道理。海上航行不叫“海航”叫“航海”,空中航行不叫“空航”叫“航空”。所以,宇宙航行也不应当称“宇航”,而应当称做“航宇”。
顺便说说,现在讲大气层外的“航天”也不准确。天和地本来是相对的,我们常说“飞上蓝天”(到了大气层外,即使在“白昼”,看到的天也不是蓝的而是黑的),为什么大气层以内就不能算“天”呢?所以,也应当是“航宇”。或者,可以进一步把“航天”这个名词的意义拓广升级,让它包括大气层外的“航宇”和大气层内的“航空”。如果这个意见被采纳,就不必有“航空航天局”和“航空航天大学”那样累赘的称呼,就叫“航天局”、“航天大学”好了。
确定了“宇空”或者更简单的“宇”这类用法,亦便于组成有关的复合词组。我很高兴看到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通过把“宇象”作为space weather的一个译名*。“宇象”和“气象”分得很清楚,一看就明白。西方的observatory,可以是天文台,也可以是气象台。我国古代的“观象台”,兼管天文与气象,合起来说,观察的就是“天象”。今天香港的“天文台”仍然管着气象,可惜名字叫错了,不如回复到古代“观象台”的名称。
把space定为“太空”或“外空”,不利于组成复合词组。你看,如果把“太空航行”简称为“太航”或“航太”,或者把“外空航行”简称为“外航”或“航外”,那有多么别扭。与此相似,如果把space weather说成“太象”或者“外象”,就更不知所云了。而“宇”字除了不易与日常用语混淆之外,它本身就有空间的含义,的确优于已经流行和已经提出的space的其他各种称呼。
最后,我觉得有必要指出一点。有的作者在讨论科学名词的时候说:“‘空间’一词的本义——‘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等等。但是,“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这句话,是一个哲学命题,而不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陈述。我们在讨论科学名词的时候,似乎不必从这样的哲学论断出发。当然,我并不是说哲学不重要,我自己就写过不少哲学论文,我只是说要分场合说话而已。
实际上,这并不是个别作者持有的误解。因为,半个世纪以来,国内的几乎所有基础物理学教科书上,在谈到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时候,都着重引述了这一哲学命题,用它来代替本应给出的科学含意的阐释。这种情况是应当得到纠正的。
* 全国名词委未作定论,只作征求意见——本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