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会议资讯 • 上一篇    下一篇

参加“第三届美洲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情况汇报

李玉英   

  • 出版日期:1991-06-15 发布日期:1991-06-15

A Report on the Third Symposium on Biology of American Chinese

Li Yuying   

  • Online:1991-06-15 Published:1991-06-15

摘要: 我受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派,赴香港参加“第三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会期一周(1990年6月24-30日)。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发起人是美国旧金山的罗号,加州大学的王振中,耶鲁大学的郑永其。“第一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是86年在美国召开的,我国只有中科院生化所李载平先生一人参加;“第二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是88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我国有祁国荣等40-50人参加会议;“第三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州华人生物科学会联合主办的,会议在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会议厅举行;“第四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预计1992年在新加坡召开。会议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公司或大使馆资助。任教于贝勒学院的美州华人生物科学会主席胡流清教授讲:该学会设立之目的是推动国际间,特别是华裔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会于五年前成立,是目前在美州最大规模的华裔学会,成员以华裔科学家为主。香港筹委会主席兼中大生物学系主任李卓予讲:这次参加会议的科学家共700余名,除香港外,其余的大部份是来自美州,中国大陆及台湾。整个学术会议为期五天,涉及之题材包括:癌症、肝炎、艾滋病、遗传学、生物科技、中医、中药学及动物学,植物学等。大会发言有继杨振宁、李政道及丁肇中之后的第四位华裔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李远哲教授,主讲“分子束约学”,是以光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去研究分子的分解,这对于工业生产,例如改进内燃机和制造大型集成电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另一名亦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巴德望教授,主讲“免疫球蛋白重组酶”。中科院生化所李载平教授的“肝炎、病毒表面抗源表达与调控”得奖。杨振宁教授来晚了,只赶上大会闭幕式,并在闭幕式上讲了话。大会期间,会议报告安排得很紧凑。通过会议报告和会下与中科院生化所所长林其谁个别交谈,总的感觉学术水平较高。大陆条件、设备虽然较好,研究面也广,但有的地方却比不上台湾。另外一个缺点是我们注重基础研究多,而基因工程少。会议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趁机向他们宣传交流一下名词工作。吴瑞先生是台湾分子物理所所长,与他谈起我们的名词工作,他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多加强名词交流工作。台大医学院教授兼细菌学科主任及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大学博士陈振阳教授、台湾郑鸿钧,叶开温教授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内科、微生物与免疫学系、癌症研究中心病毒科教授也表示希望在名词工作上经常联系,互相交流。新加坡大学陈志雄先生讲,他争取来一次北京参观一下我们的名词工作。很遗憾因为带去名词书很少,只给了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高雄医学院药理科兼任教授、辅仁大学教授、教育部科学教育辅导中心辅导教授蔡长添博士。
由于这是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没经验,有些好的交流机会没能及时抓住。另外由于会议时间短安排又紧,本想走访一下学校及有关单位也未实现。
通过这次会议,我有一个想法,提出来供委员会参考:我这次所接触到的美洲华人科学家及港、澳、台专家对名词工作都很感兴趣,而且积极主动,没有什么障碍阻拦我们互相沟通。我建议今后可适当吸收他们中一些人为我们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这样对名词统一工作会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