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术语命名须应对汉语环境

丁一   

  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发布日期:2007-12-15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Published:2007-12-15

摘要: 不考虑一个术语会与亿万人接触,光凭外语和专业命名出来的术语,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三千多年的文字文化,具有非常成熟的语言环境,有充沛的词素可供选配。
一 应与大语言环境适配
当某个专业选定的词与大语言环境既有的词碰撞,应极力躲让才是。否则非但不易被汉语环境接纳,长此下去,还会变成弱智术语,或者成为被遗弃的孤词。
举例说,防火墙来自英语的firewall,这个词在建筑工程术语中早已有过,意指为了保护贵重库房不因火灾损害而设的坚固墙壁,已被大语言环境吸纳,所以当人们一见到它,很容易理解。现在计算机通信专业采用了它,非但与汉语环境中既有的防火墙之含义相碰撞,而且自身的词解也无法切意。要知道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维迥然不同。西方人喜欢简单形象化地借用生活中的术语,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环境不成熟所致。因此,在命名术语时千万不要把西方人的意识随便移植到汉语环境中来才是。firewall的实意乃是电子计算机里为阻挡不安全的信息而设的屏障,故定名为网络安检阀岂不更好。
二 词素的搭配要准确
此外,选定术语时还必须考虑词素的搭配,绝不要采用毫无含义的字来搭配。字是表述语言的符号,当字能独立表述意思时就成为词。词是能单独构成文句的成分,自身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果把不相干的字当成词素搭配时,就会构成为汉语环境排斥的不合格的词。
举例说,以太网就是两个本来有特定含义的字捆在一起变成毫无意义的音符与网组成了复合词。懂英文的人知道“以太网”来源于音译。多少年来,老一代出版家都知道不能乱引用音译,音译大多限用于国名、机构名、商名,以及特定的商品品牌名。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汉学者曾惊呼,纯粹的日本语已不存在,因为被外来语侵犯得体无完肤,所以我国文字工作者绝不能掉以轻心,让汉语环境受到损害,希望审定术语的专家和数以百万计的媒体编辑争当中华文明汉语环境的卫道士。
三 要弄清汉语词的内涵
在注重汉语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琢磨词素的内涵是否符合现实。
举例说,IP协议,IP源自Internet protocol,意指为实现数据传输,发报端和接收端都应遵循的规则或规定。协议这个词素在汉语中的含义是经过双方或多方协商而定的协定。但这个IP的含义却是网络公司在因特网上设定的规则,所以IP选配的词素应为网络规则或规定才对。
与此类似的还有fault management。management就是管理的意思,但它还有控制的一层意思。通常进入工厂的车间,很难听到故障管理的说法。在汉语中管理是个顺意词素,它必须与需要保存含义的词组配才合适。再说,故障管理也很难让人理解,通常总是说,故障排除或故障控制。因此可以说,故障和管理这两个词选配很不恰当,实属命名失误。
四 科学性是术语的生命力
上面谈了不少关于术语命名应注重汉语表述的信息。除了要严格遵守汉语表述和汉语规范之外,还应注重术语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技术语的生命。所谓科学性,必须用现代语言在字面上充分表达出术语的内涵,尽量做到顾名思义,便于准确地摄取它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含义。无须作更多的猜测,即能沟通交流,使同行业者容易理解,使相关行业者容易接受。
曾经有过万维网的提法。据查,万维网原来出自WWW的表述。其英文全称是world wide web。之所以命名为万维网,其理由源自点线是一维,平面是二维,立体是三维,万维网是四面八方之意。可是数学中根本无此说法,没有一点科学性可言,成为在大语言环境中不能发生效力的称呼。如果译为环球网,就通畅无阻了。
五 照应中外文对应
除上述外,在术语命名时还要照顾中外文的对应。中外文对应是技术交流不可缺少的要素,使用术语最多的人要属翻译人员,其次才是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不使翻译人员产生困惑,词与词对得准是最佳条件。中外文的对应不仅要为中国译者着想,也要为外国译者考虑对应准确,不仅要方便于查索,还要便于记忆。因此,术语命名表述时,必须以不简化的术语作为正词。
举例说,网管中心作为正词就不合适,平时若是这么说,也很令人费解,在小圈子里,比较熟悉的人群中习惯地使用还可以。但一旦编入词典或名词手册中,一定要与外文(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对应,以网络管理中心的面貌出现才好,这样才正规,这也是汉语环境的需求。
尾声
总而言之,科技术语命名不是一件小事,数以百计的专业部门都在为本专业使用的术语进行整理规范,但必须注意的是以不损伤延续了几千年文化的汉语环境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