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琰. 西方学界的中国军事典籍英译:回顾与展望[J]. 外语研究, 2022, 39(4):83-90.
|
[2] |
季红琴, 周昕怡. 回顾与总结:《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J]. 上海翻译, 2023(4):79-84.
|
[3] |
黄海翔. 中国古代军语英译策略浅析[J]. 中国科技术语, 2009, 11(2):39-43.
|
[4] |
谢柯. 模因论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文化要素的英译策略研究:以《孙子兵法》中的基因型译文取向和表现型译文取向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3):99-103.
|
[5] |
李宁. 《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J]. 上海翻译, 2015(2):77-82.
|
[6] |
吴侃, 李丽青, 李德凤. 基于主题建模的《孙子兵法》英、西语读者接受分析[J]. 外语教学, 2024, 45(4):93-99.
|
[7] |
彭小飞, 成欣. 军事术语的特征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19, 32(3):53-55,34.
|
[8] |
高玥, 陶源, 陈元飞. 《左传》军事术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J]. 中国科技术语, 2025, 27(2):93-9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2
|
[9] |
维斯特. 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M].邱碧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5-6.
|
[10] |
殷健, 陶李春. 交际术语学视角下的中华典籍术语英译策略探索[J]. 外语研究, 2021, 38(4):89-94.
|
[11] |
CABRÉ M T. Theories of Terminology:Their Description,Pr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J]. Terminology, 2003, 9(2):163-199.
|
[12] |
刘性峰, 魏向清. 交际术语学视阈下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语境化翻译策略[J]. 上海翻译, 2021(5):50-55.
|
[13] |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增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11-12.
|
[14] |
刘性峰, 魏向清. 中国传统译论的“象思维”约制:范式与话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2):104-110,150.
|
[15] |
太白阴经:汉英对照[M].朱世达,译;刘先廷,校释.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7:147.
|
[16] |
余光中. 翻译乃大道[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5-6.
|
[17] |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英对照[M]. 林戊荪,译;吴如嵩,吴显林,校释. 北京: 外文出版社, 1999:3.
|
[18] |
GILES L. The Art of War[M]. London: Luzac and Co., 1910:1.
|
[19] |
NYLAN M. The Art of War[M]. New York: W. W.Norton & Company, Inc., 2020:39.
|
[20] |
杨柏岭.道、 人、象:天人合一视阈下中国古代传播观念[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9(1):11-24.
|
[21] |
尉缭子兵书[M]. 北京: 燕山出版社, 2010:1.
|
[22] |
SAWYER R D. 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Ancient China[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
|
[23] |
韩韧. 军语的基本特点及其定义[J]. 中国科技术语, 2012, 14(6):5-8.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2.06.001
|
[24] |
吴子·司马法[M]. 陈曦,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
[25] |
黄石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汉英对照[M]. 何小东,译;黄朴民,萧大维,校释.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