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中国科技术语》和大家见面了,它将在原刊《科技术语研究》的基础之上得以升华,开拓出一番新的天地。
《科技术语研究》自1998年创办以来,努力进取,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发展。八年来,刊物始终坚持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办刊方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形成了自身鲜明特色,逐渐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对此,我深感欣慰。
然而,形势在发展,进步无止境。为了更充分适应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以及满足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和术语学理论建设的需要,我们决定将《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崇高的使命。新刊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原刊的特色,而且将更好地肩负起宣传和普及规范科技名词及促进我国术语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责任。
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包含着极其丰富而且深刻的内涵,是祖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如今,它又承载起全部现代科技概念,支撑和促进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当前,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已公布了近70种科技名词,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科技名词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对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它为传统语言注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内涵和活力。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国的科技事业由此而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中国的科学家们由此而溶入并推动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
同时,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在致力于建立中国的术语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建立,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融合。基于此,我认为《中国科技术语》应当是由科学家和语言学家联手培育,融科技与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刊物。刊物的宗旨是促进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推动术语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刊物主要面向三方面读者:一是科技名词的审定者。当前,全国已有数千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我们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刊物要成为他们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园地;二是科技名词的研究者,刊物要成为他们开展学术交流的讲坛;三是科技名词的使用者,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群体,涉及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刊物应成为宣传和推广规范科技名词的平台。
刊物将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及时宣传科技名词工作,引导社会自觉遵守规范;积极报道名词工作动态,介绍国内外术语学理论研究成果。刊物将深入发掘科技名词内涵,研讨难点及热点新词,追溯科技名词发展的历史,从而成为融合文理,贯通中西,跨越古今的桥梁。
《中国科技术语》任重而道远,我们当以长期以来形成的科学民主、严谨求实、开放创新、敬业奉献的科学文化理念,办好这一刊物。刊物的发展需要整个科学界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各界专家学者、各行各业人士来此播种、耕耘,与我们一同努力,把《中国科技术语》办成一份高品位的刊物。
路甬祥
2007年1月1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