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以促进和推动术语及术语学研究与应用,发展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科,研究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宣传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成果为宗旨。发表范围主要包括:术语学学科体系建设、术语学基本原理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利用实证方法和实验数据进行的术语研究,包括术语的标准化、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等;术语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利用网络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术语发现、标引、挖掘、组织等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的成果;术语及术语学在各学科领域应用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在领域本体建设、知识图谱、语义分析、>>更多

2025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05
专家访谈
理论研究
系统性在隐喻式航空术语汉译中的延续
刘成盼, 刘东亮
2025, 27 (2):  7-1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1
动词性军事术语的命名机制与概念整合研究
郭巍
2025, 27 (2):  16-2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2
标准规范
就《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中“数字”的几个条款答同人问
陈浩元
2025, 27 (2):  23-2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3
定名研讨
“数据资源”概念成因探究
闫名驰
2025, 27 (2):  29-3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4
“智慧数据”术语定义及相关问题研究
加小双, 姚静, 张子桐
2025, 27 (2):  36-4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5
Nowcasting汉译名在经济学领域的统一——基于“约定俗成”原则的量化分析
郭红兵, 赵建群, 林大庞
2025, 27 (2):  45-5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6
深空天体俗名术语研究
王思亮
2025, 27 (2):  54-6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7
构建学科术语的规范样本——《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释读
唐凤英
2025, 27 (2):  64-6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8
战术相关概念透视
李晓明
2025, 27 (2):  70-7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09
科技翻译
基于“术语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海上贸易监管术语英译研究
吴宾凤, 吴雪红, 张昊玥
2025, 27 (2):  73-8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0
驾驶舱:cockpit还是flight deck?
黄德先, 刘微微
2025, 27 (2):  83-9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1
《左传》军事术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高玥, 陶源, 陈元飞
2025, 27 (2):  93-9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2
交际术语学视角下《山海经》山名英译策略研究
龚滢滢, 王静
2025, 27 (2):  100-10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3
安德鲁·切斯特曼的“桥梁概念”对翻译学的学科价值
王子炫
2025, 27 (2):  105-10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4
实践应用
大语言模型技术在口译术语管理中的应用
王华树, 白华
2025, 27 (2):  109-11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5
单晶硅纳米微针在医疗美容行为中的法律定义与实践探讨
隋建坤, 朱学军, 张建永
2025, 27 (2):  118-12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6
全球化背景下ChatGPT赋能西班牙语词汇学的研究与实践
罗榕
2025, 27 (2):  122-12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7
数据技术
基于字母意义的计算机网络新型缩略式术语库构建
袁艺, 聂秀山
2025, 27 (2):  126-13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8
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军事术语自动抽取与分析
向音
2025, 27 (2):  132-13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19
辞书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指”类释义提示词的使用情况及建议
戴俊豪
2025, 27 (2):  137-14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20
普通语文词典专业术语处理研究回顾与分析
罗钰然, 吴文治
2025, 27 (2):  145-15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21
术语溯源
早期航空知识翻译的术语弱化特征——从《详考飞机》翻译底本谈起
王坤
2025, 27 (2):  154-16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2.022
2025 Vol.27 No.1
2024 Vol.26 No.4 No.3 No.2 No.1
2023 Vol.25 No.4 No.3 No.2 No.1
2022 Vol.24 No.4 No.3 No.2 No.1
2021 Vol.23 No.4 No.3 No.2 No.1
2020 Vol.2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9 Vol.2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8 Vol.20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7 Vol.19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6 Vol.18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5 Vol.1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4 Vol.16 No.zk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3 Vol.15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2 Vol.1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1 Vol.1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0 Vol.1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9 Vol.11 No.6 No.5 No.4 No.03 No.02 No.01
2008 Vol.10 No.0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7 Vol.9 No.06 No.05 No.04 No.03 No.02 No.01
2006 Vol.8 No.04 No.03 No.02 No.01
2005 Vol.7 No.04 No.03 No.02 No.01
2004 Vol.6 No.04 No.03 No.02 No.01
2003 Vol.5 No.04 No.03 No.02 No.01
2002 Vol.4 No.04 No.03 No.02 No.01
2001 Vol.3 No.04 No.03 No.02 No.01
2000 Vol.2 No.04 No.03 No.02 No.01
1999 Vol.1 No.04 No.03 No.02 No.01
1998 Vol.0 No.01
1997 Vol.0 No.01
1996 Vol.0 No.01
1995 Vol.0 No.01
1994 Vol.0 No.01
1993 Vol.0 No.01
1992 Vol.0 No.01
1991 Vol.0 No.02 No.01
1990 Vol.0 No.02 No.01
1989 Vol.0 No.02 No.01
1988 Vol.0 No.02 No.01
1987 Vol.0 No.02 No.01
1986 Vol.0 No.01
1985 Vol.0 No.02 No.01
Please wait a minute...
《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新变化及应用解析
王庆颖
2021, 23 (1): 53-59.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1.01.008

贸易术语是进出口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风险大相径庭,《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最新版本《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给世界商品进出口贸易带来重大影响。与2010年版本相比,2020年版本对贸易术语的解释更加清晰,对交易双方承担的费用和责任更加明确具体,增加了安保分配规则,对某些贸易术语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进行调整。文章结合中国进出口业务实践,分析《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实施可能对中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并从外贸企业、高等院校的角度分析了应用《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时应关注的问题。

地质学术语翻译研究
项丹, 范武邱
2020, 22 (2): 33-36.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0.02.008

地质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且与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人类了解地球演变历史、开采深部矿产资源、开展岩土工程建设的基础,其术语也有鲜明的特点。文章以2016年出版的《英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大辞典》所涉及的词汇为基础,对地质学术语的特征、构词特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地质学相关文献翻译提供借鉴。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历史及其名称的产生和演变
黄河清
2019, 21 (5): 68-74.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9.05.014

东阿拉伯数字早在元代就已传入中国,而西阿拉伯数字,即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约于17世纪早期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入中国。尽管阿拉伯数字已经引进,但一直没有被广泛使用,到19世纪后期才慢慢推广。有关阿拉伯数字的汉语名称虽然早在1642年就已经出现了,但后来又产生了许多名称,其中包括20世纪10年代产生的“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美军“国防部术语计划”及其对我军军语规范化启示
王华丹, 郑贞
2021, 23 (2): 63-69.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1.02.009

军事术语是军队在作战、训练及其他行动和工作中统一使用的规范化军事用语,是军队顺利沟通交流、协调行动、统一认知的必要条件,对促进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军“国防部术语计划”的主要目的、任务、法规和政策依据及取得的成果,归纳总结了美军军语及相关术语标准化的特点,以期为我军军语规范化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中草药名称在英文中如何精准表达
丹阳, 刘俭, 彭勇
2019, 21 (2): 32-41.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9.02.007

随着中药国际交流增加,中草药药名能否精准表达不仅关系到国际科研工作者能否进行正确的科技交流,而且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问题。文章调查了科技期刊英文交流中有关中草药药名的使用情况,系统归纳出目前存在的6大常见乱象,即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名称相近、基原植物交叉且名称重叠、药材英译混乱、药味写法不一致,举例分析其表述缺陷并说明英文如何精准表达。最后,提出英文科技交流只有综合使用中草药的法定药材名、植物学名、拼音和异名,结合英文使用习惯,才能提高药名的精准表达,提高英文论文的国际可信度。

硅字的来历和变迁
邵靖宇
2008, 10 (1): 46-48.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08.01.019
被引次数: Baidu(6)
Cryptocurrency相关新词及其翻译
高永伟
2020, 22 (6): 51-56.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0.06.011

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的流行催生了一大批相关的新词。文章以新词研究实践为基础,不仅探讨了几个关键词的缘起,而且从构词法角度分析了这些新词的具体构成方式,同时又讨论了翻译这些新词应采用的手段。

普通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翻译方法再梳理
卢华国, 张雅
2022, 24 (2): 12-2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2.002

术语翻译方法是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界对术语翻译有哪些方法,如何界定直译和意译以及术语译名是靠找还是靠译等基本问题都存在争议。文章以普通术语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为基础,考察术语翻译的本质,据此演绎出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然后对各类方法展开论述,以期理顺术语翻译的逻辑,解决术语翻译方法分类、表述及应用中存在的争议。

外国人名汉译若干基本原则探析——从美国总统Barack Obama的中文译名谈起
王银泉
2014, 16 (1): 44-48.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4.01.011
以美国总统Barack Obama的中文译名为引子,对外国人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思考,同时就外国人名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强调了规范和统一外国人名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被引次数: Baidu(7)
Translanguaging的意义及其翻译
钱小婷, 朱波
2020, 22 (6): 57-61.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0.06.012

translanguaging是国外多语言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年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理论的译介过程中,学者们各有侧重,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译名。本文通过考察它的缘起,并与双语教学、语码转换、翻译等概念进行对比,明确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建议把该词译名统一为“超语言技能”。

归化和异化策略下的术语翻译
沈群英, 付挺刚
2016, 18 (3): 30-34.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6.03.006
国际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术语连同它标记的新事物、新概念传播开来,术语语际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人们对术语翻译理论中对策方法的探讨。因此必然要厘定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这两对翻译术语,分析研究现有术语翻译方法,从而构建术语翻译的方法论体系,促进各种术语翻译方法、手段与技巧的正确运用。
术语翻译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沈群英
2015, 17 (4): 27-32.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5.04.006
术语翻译应首选直译还是意译、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焦点问题。从术语翻译的快捷性、意义传达的透明性而言,直译、意译分别厘定为直接法、间接法,并结合术语的音形义,构建出共性于直译、意译下的多种翻译形态,提出以直译为基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术语翻译之道。
被引次数: Baidu(2)
从词源学角度谈医学术语
吴卫
2008, 10 (1): 59-60.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08.01.002
被引次数: Baidu(3)
Token在不同领域内的中文译名浅析
刘金婷
2020, 22 (5): 64-67.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0.05.010

token作为一个术语,内涵丰富,可以指代多个中文术语概念,因此它在不同领域有多个中文译名。文章梳理了token本身的含义以及它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心理学、区块链等领域的中文译名,分析了这些译名的内在含义,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多种译名的原因,并指出科学定名的原则与方法,为更好地理解token中文译名及内涵提供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医用个人防护用品英译探微
王佩, 车云峰
2020, 22 (2): 46-49.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20.02.011

2019年底到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无数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前线,英勇奋战。然而,疫情传播速度快,防护服、口罩等医院防护用品需求激增,一时供应紧张。英语中医用防护用品相关词汇专业性强,对外交流时若不能正确使用,易致误判,给本来就较为紧张的医疗物资供应增添额外的麻烦。本文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种常用医院防护用品的英译展开探讨,希望借此引起对医疗领域汉英翻译的重视。

探索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医学英语术语的影响
赵云茜
2016, 18 (3): 47-50.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6.03.011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对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医学方面影响颇深。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因而词语是承载文化最直接的工具。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神的职能、形象、称谓和典故往往被直接用来命名医学术语或者从中衍生出词根和词缀来构成医学术语。通过古希腊罗马神话探索医学英语术语词源的由来,有助于理解词语的深层意义,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航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对象、内容与方法——基于90篇CNKI相关文献的可视化计量与研究综述
白秀敏
2023, 25 (1): 74-8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10

术语翻译是民航翻译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梳理民航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总结相关研究的得与失,对于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梳理学界和业界对民航术语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明确其定义;然后,通过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分析国内民航术语翻译研究领域的现状与不足;最后,借鉴国际相关研究成果,从界定研究对象、拓展研究内容与规范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景。

药食同源相关术语问题与对策
张华峰
2019, 21 (4): 65-71.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19.04.012

中国的药食同源理论独具特色,药食同源产业在国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药食同源相关术语及其标准化文件的缺乏,给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较大困扰。文章介绍了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药食同源相关术语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药食两用植物等重要术语的含义,提出了制定、完善药食同源相关术语的策略。

国际医学术语体系进展及特色优势分析
任慧玲, 李晓瑛, 邓盼盼, 冀玉静, 刘懿, 黄裕翔
2021, 23 (3): 18-2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1.03.003

文章深入调研国际主流医学术语体系的新进展,为中文医学术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选取国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医学术语体系,概要阐述其编制目标、内容结构及应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并对其特色优势进行剖析与归纳,发现国际主流医学术语体系表现出更新持久、应用目标明确、开放易获取、语义关系丰富等特色。国际医学术语体系的编制模式及新进展,开辟了一条融合创新与应用验证相结合的医学术语标准化之路,有助于推动中文医学术语体系的建设落地。

多模态语境下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
杨艳霞, 潘星瑶, 王润秋, 张莹
2023, 25 (1): 49-5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07

文化术语是体现中华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因其历史性、抽象性及语境性等特点成为翻译的难点。数字媒介的发展为文化术语的传播提供了多元渠道,但模态的复杂性也为文化术语翻译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多模态翻译理论,聚焦数字媒介传播中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通过收集整理权威数字媒介中的文化术语译文,归纳总结多模态语境下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旨在为数字媒体时代的中华思想文化的英译及其传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更多...
Please wait a minute...
数智治理概念体系构建:要素、特征及关系
徐明月, 安小米
2024, 26 (3): 47-5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6

为厘清数智治理这一术语的核心概念及关系,文章对文献中10个“数智治理”的代表性定义进行解构和分析,构建了数智治理的概念体系。基于构建的数智治理概念体系,从概念要素、内涵特征及关系等方面对数智治理进行了阐释,并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社会、技术以及社会与技术的交互视角对数智治理概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数智治理概念体系,凝聚数智治理共识,为数智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术语翻译
冯志伟
2024, 26 (3): 93-9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11

大语言模型为术语学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我国的术语学研究应当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在大语言模型时代,我们应当把术语的民族化和术语的国际化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我国术语学的发展。

医学术语语言特征的定量研究
万梅
2024, 26 (4): 64-7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8

医学术语指称医学领域的专业概念,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其语言特征包括组成部分、结构形式都符合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表现出特有的性质。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以语料库医学术语为研究对象,对医学术语的用字、词类、音节数量、结构类型等进行详细考查,可以了解这类特殊用语的命名理据和构造规律,为医学术语的规范化提供本体依据。

中医核心术语翻译的三维模型建构——以《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气”为例
侯跃辉
2024, 26 (3): 22-3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3

中医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精髓的系统节点,但现有翻译研究忽略了其多面性以及方法论的充分性。本项研究旨在为中医跨语言知识转移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以积聚中医核心术语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气”为例,其范畴性、谱系性、能产性、关联性、二象性、语境性的概念特性使得传统术语学理论不足以支持其完成跨语转换。文章借鉴交际术语学的理论视角,从认知(古今坐标轴、中西坐标轴)、语符(译形、译音、译义、兼译)和交际(聚合性语境、组合性语境)三个维度对“气”的现有翻译实践进行描述和解释。基于此,在兼顾不同维度翻译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中医核心术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由此建构了中医核心术语翻译的认知、语符、交际三维模型。

语料库驱动的通用汉语学术词表构建
高松, 钱隆, 丁芊
2024, 26 (3): 84-9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10

学术词表开发是学术汉语研究的重要课题。该研究基于1450篇学术期刊论文构建了汉语学术语料库,借鉴英语学术词表AWL和AVL的创建方法,开发了一个包含1368个词型的通用汉语学术词表,并对该词表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通用汉语学术词表覆盖了汉语学术语料库25.88%的文本,覆盖水平较高;词表在BCC和LCMC语料库的学术、科技子库的覆盖率分别为18.85%和23.86%,在文学库和微博库的覆盖率低于3%,这一差异表明词表中的学术词汇具有一定代表性;词表对汉语学术语料库各子库的覆盖率均超过17%,能较好地服务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词表展示了汉语学术词汇学习目标,为学术词汇教学、学习以及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了参考。

数字人文视域下国内科技典籍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2000—2023)——以VOS Viewer、CiteSpace、Voyant Tools和Python为工具
刘雨蓉, 郑玉荣
2024, 26 (3): 74-8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9

科技典籍是传播中国科技成果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握国内科技典籍英译研究的特点,客观反映该领域各个学者和发文机构的影响力,文章以VOS Viewer、CiteSpace、Voyant Tools和Python为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基于发文主体、主题、热点、趋势和典籍分布,对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科技典籍英译研究可分为萌芽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增长期三个阶段;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张焱,引领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帝内经》《茶经》、翻译策略和译介等主题;医学类典籍和农学类典籍研究数量最多,仍有67%的英译典籍未受到学者关注。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典籍英译研究向前发展,应拓展研究和理论视野,聚焦多元文本,充分整合类型典籍,加强合作研究,并强调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科技术语差异分析及规范化传播应用对策研究
张仰森, 黄改娟, 彭爽, 杜振雷
2024, 26 (4): 3-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大陆)的交往增多,港澳台相关人士将他们的用语习惯带入内地(大陆),部分领域出现了同一个概念用不同术语表达的现象,影响到了人们的相互理解和交流,长此以往,会对内地(大陆)的语言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文章拟从国家语言安全的角度,对近年来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科技术语的差异性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探索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并从源头对中国科技术语传播及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术语规范化建议。同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技术语在内地(大陆)规范化应用的方法与路径,以保证人们交流中的相互理解,促进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以《海药本草》为例
蒋向勇, 卢小玲
2024, 26 (3): 3-1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1

为揭示中药材命名背后的认知机制,促进其翻译的规范化,通过对《海药本草》收录的131种药材命名方式进行分类和量化统计,发现其中86种药材主要基于入药部位、形状、音译、传说、功效、生长环境、生长特性、颜色、产地等单一特征命名,另45种药材则整合“音译+气味”“产地+气味”“形状+气味”等两个或多个特征命名。文章认为药材无论是基于单一特征命名还是整合多个特征命名,都是用突显、易辨认、易感知的部分特征来代替整体,反映了概念转喻在药材命名中的重要作用。当单个特征不足以界定药材时,人们会无意识地整合多个特征来命名,体现出概念整合在中药材命名中的普遍性。此外,人们往往借助所熟知的事物与药材在形状或功效上的相似性来命名,体现了概念隐喻在中草药命名中的作用。入药部位、形状、药效、气味、产地等与药材的功效和辨认密不可分,因此会被突显出来用以命名。《海药本草》以收录海外药为主,在命名中直接音译最为省力,这使得音译命名方式占据比例也较高。

孔子之“仁”的术语学阐释及其术语体系构建
孙寰
2024, 26 (3): 38-4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5

学科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从学科术语体系的构建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科而言,术语体系构建对学科知识结构与知识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语体系反映学科理论发展的现状,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本文基于术语学基本理论,拟从孔子仁学术语结构分析、仁学术语集的形成与发展、仁学术语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探讨孔子仁学知识体系相关问题,以利于孔子仁学思想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为其他领域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整理提供参考。

香港与内地教育领域常用术语异同分析——基于对《香港教育5000常用词语粤普英对照手册》的考察
张文颖, 刘锐
2024, 26 (4): 9-1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2

香港和内地教育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化,教育术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系统探讨香港和内地常用教育术语的共性和差异,文章对《香港教育5000常用词语粤普英对照手册》进行了定量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从词形上看,常用教育术语共性大于差异;而从术语的具体内涵来看,存在较大差异,且成因复杂,涉及教育制度的差异、术语翻译的差异、命名理据的差异、语码差异等。文章认为可以充分借鉴海峡两岸术语的对照经验,同时结合香港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推进香港和内地教育术语的研究和规范,为两地教育事业的进一步交流搭建术语桥梁。

海峡两岸数字人文领域重要术语的对比分析及其差异研究
王逍晴, 淳靖
2024, 26 (4): 56-6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7

数字人文领域的术语互通是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桥梁。文章以期刊论文作为术语收集的数据源,构建起海峡两岸数字人文术语对照表。根据两岸术语表达的差异情况对术语进行分类,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历史习惯、内涵界定、翻译习惯及文字表达习惯不同四个方面。研究形成的术语表可以作为数字人文术语库的建设基础,旨在深化数字人文理论研究,为建设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提供助力。

香港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命名认知规律探究
谢毓, 揭春雨
2024, 26 (4): 18-2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3

目前学界对于地名中的隐喻和转喻在地理命名中的角色和作用尚需给予更多重视。该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映射理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香港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在香港地名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及应用规律,归纳出两大命名倾向,即人文地理类通名转喻命名法和自然类通名隐喻命名法。前者以地理环境作为概念映射的源域,通过转喻利用事物的临近性为人文地理实体命名,后者则以人体、地理环境为源域,通过隐喻利用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该研究的结果不仅深化了在认知语言学和术语学上对地理通名的理解,还扩展了概念映射理论的应用范围,为命名和术语生成研究增添新的维度。

台湾术语建设及术语相关研究管窥
杨志霞, 曾泰元
2024, 26 (4): 35-4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5

随着大陆和台湾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加强两岸术语研究工作的交流与互鉴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台湾地区术语建设的管理结构、历时发展、已有成果,两岸共同编纂术语工具书的合作成果,“乐词网”术语搜索及资源在线平台,两岸共同建设的“中华语文知识库”及其他语料库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全面梳理。对台湾地区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术语相关的研究进行了主题抽样分析,借助文献计量学工具VOSviewer进行了可视化呈现。揭示了台湾学者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术语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议题。以期为众多两岸术语研究者、语言爱好者提供研究与学习的素材和途径,助力两岸学者的沟通与合作,并确定未来协作努力的方向,也为两岸的术语建设、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撑。

军语在军事科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杨鲁
2024, 26 (4): 93-9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11

军语具有传递军事信息、展示科研发展、达成科学认知等功能,是军事科学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军事科学研究提炼的思想精华,军事科学研究形成的“权利”“权力”,军事科学研究成果的优质品牌。军语在军事科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军语的上述学术价值,对于加强军事基础理论研究,为促进军事科学创新发展、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做出军语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素问》汉法双语平行术语库的构建路径与方法
田知灵, 许明
2024, 26 (3): 31-3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4

国家对于术语标准化的推动以及文化传播的需求促进了中医术语的翻译与研究,中医术语库的建设也因此走向快车道。但是基于古汉语的汉英、汉法等多语言术语库的建设尚不足,需要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完善。文章以《黄帝内经·素问》汉法双语语料为研究基础,重点探索借助术语自动提取工具构建双语平行术语库的路径与方法。依托memoQ及TBX术语管理系统设计了两种术语提取方案,探究了提取古汉语—法语双语平行术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由此构建的汉法平行术语库的术语特征和翻译方法,以期为双语术语库的建设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路。

聚焦术语的专业话语分析——以“一带一路”话语为例
彭懿, 杜莉娜, 张雪莹
2024, 26 (4): 80-9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10

专业话语分析,作为术语认知话语分析理论的改进,由之前的术语视角明确拓展至专业学科视角,主要包括话语的专业辨识、话语的专业解读和话语的综合分析三个步骤,旨在聚焦于术语的专业视域鉴察和话语理解,促进大众对话语中专业内容及其使用的理解等。文章以“一带一路”话语为例,开展专业话语分析,在建立相关话语语料库与术语表之后,分析其中代表性术语“一带一路”的认知语义与语法,综合术语和话语中的其他语言表征以及专业学科视角的三原则评估话语。研究发现:术语“一带一路”的核心认知机制为概念转喻,涉及结构省缩等构式化过程;与该术语相关的普通话语语境,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构建起专业框架与普通框架之间的联系;话语真实性与积极性的提升方式包括引用权威专家言论,兼用高值与低值情态词,少用人称主语和模糊性词汇等。

航空术语中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刘成盼, 刘东亮
2024, 26 (3): 57-6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7

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审视,航空语境中富含的隐喻式术语是认知思维在语言层面的呈现。这类术语背后既有隐喻映射之中的内部系统性,亦有映射之间的外部系统性。基于内部系统性,源域部分形态或特性的认知拓扑结构在术语所指物上予以保留;但因双域的异质性,凸显的同时亦伴随着隐藏。基于外部系统性,隐喻式航空术语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可以实现从类属隐喻到创新性术语的衍生。必要情况下,隐喻的系统性得以延伸和突破。

两岸术语求同化异路径初探
郑泽芝
2024, 26 (4): 46-5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4.006

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标志。术语是各领域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核心和灵魂。现有研究发现,两岸多个领域的术语差异高达30%以上。从语言学角度看,同实同形术语包含两岸共同的语言表述规律性,“同实异形”的差异术语存在共性规律和微观可协调性;从术语使用现状看,异形术语有两岸融合的情形。学界已建设了大量的术语对照资源,据此本研究提出两岸术语研究应以“求同化异”为理念。本着同中求规律、异中找共性的研究思路,文章以社科领域两岸对照术语为研究基础,以英语对照术语含system的一组术语为例,对两岸同实同形、同实异形术语进行了分类研究,归纳了两岸同实同形术语的共同表述规律,分析了同实异形术语的差异类型和共性特征,讨论了相应的协调策略,期待为之后的术语生成、翻译提供参照,从而服务于两岸统一大业。

教育术语的失范与规范问题研究
何高琴, 粟明玥, 孙玉凤
2025, 27 (1): 149-15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1.022

为给教育术语失范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文章对文献中教育术语的代表性定义进行解构分析,构建了教育术语的概念体系。基于构建的教育术语概念体系,从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问题提出了几点教育术语规范策略。教育术语失范问题表现为教育术语概念外化、教育术语表达不准、教育术语理解泛化等,应当全面规范。

在线术语库评价标准研究
梁潇
2024, 26 (3): 65-7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3.008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人们需要对在线术语库的质量进行评价。本项研究旨在对各类在线术语库进行归类,继而对术语库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文章研究了在当前在线术语库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术语库和建立评价标准体系。采用文献法与分类法,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术语库方面的文献,对一些术语库实例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分类法能够对术语库进行归类、描述与评价,帮助分辨与确认不同类型的术语库资源,促进专业领域的交流。

更多...
3S技术与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53)
浅谈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被引次数: Baidu(51)
汉语词组型术语的结构
被引次数: Baidu(45)
现代术语学的主要流派
被引次数: Baidu(44)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的名词
被引次数: Baidu(43)
试论术语标准化的辩证法*
被引次数: Baidu(42)
更多...